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化》2003,(4):63-63
寄生虫侵入宿主的过程中,机体对入侵的寄生虫可产生多种防御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的识别和清除,称为免疫反应或免疫问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些免疫反应应视为可影响寄生虫的环境,可影响原生动物的生长、繁殖、寿命、虫体的种群数量以及致病等。由于寄生原生动物结构和生活史的复杂性,各种寄生原生动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及对寄生原生动物的影响都不同。活系延的或在同一宿主体内可以有数种寄生虫同时寄生在同一器官或组织中,这种多种寄生虫寄生同一宿主体内的现象,在寄生虫学上称为合并感染,在生态学上则称为寄生虫群落。…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分别对胃癌及对照组肉眼下非病变区胃窦粘肿幽门腺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细胞(D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胃癌和对照组D细胞主要分布在胃窦粘膜中下部,胃癌 D细胞减少,其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形状因子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为探讨胃癌时胃窦粘膜非病变区幽门腺D细胞的内分泌调节提供了形态学信(?)。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染色,观察胃癌组与对照组之间胃窦粘膜幽门腺非病变区5—HT样免疫反应细胞的变化。结果:5—HT样免疫反应细胞在癌症组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5—HT样免疫反应细胞可能参与胃癌期间的调制。  相似文献   
4.
体育运动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受许多因素的制约。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体液免疫及神经内分泌的调节,运动的强度、频率及项目的选择对免疫反应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度、有计划的体育锻炼对人体免疫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念胜 《生物学教学》2006,31(12):62-63
活疫苗是将活的病原体弱化后制成。弱化后的病原体可以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对同种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但不会使机体致病。与死疫苗相比,减毒活疫苗有优点也有缺点。由于活疫苗与真正的病原体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6.
当细菌、病毒入侵人体时,细胞中的“情报系统”会自动传递“敌情”,使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因子,抵御病原体。“情报”扩散愈多炎症因子出动也愈多。如果“敌情”被夸大就会引起“过激”免疫反应。实际上,许多自身免疫疾病和炎症的发生与免疫反应在Th1/Th2之间的不平衡是有关的。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以Th1反应为主的,而过敏性哮喘则以Th2为主。  相似文献   
7.
《垂钓》2008,8(9):60-60
医学专家警告人们,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抑制皮肤的免疫反应,导致皮肤黑斑和各种炎症,严重时引发皮肤癌。据美国防止皮肤癌协会报告,在美国有104万皮肤癌患者,相当于前列腺癌、乳癌、肺癌和胰腺癌患者的总和。美国联邦癌症控制及防御中心的统计表明,90%的皮肤癌患者都是因长期暴晒所致,他们大都喜欢在公园、游乐场等进行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8.
更正     
正2014年第3期第15页的文章"2013《nature》的中国声音(上)"名字错误,"许琛"应为"许琛琦",特此更正。许琛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从事免疫学研究,先后为博士后(受美国关节炎基金会资助),讲师。2009年6月回生化与细胞所工作,担任研究员,研究组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膜对受体功能的动态调控和T细胞介导型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埃博拉病毒自今年2月首次确诊以来,已经造成超过2000人死亡。从传染范围来看,埃博拉病毒也第一次走出西非丛林与村庄,蔓延到人口密集的大都市。新确诊病例的增加和不断扩散到新的领域,表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当下仍处于猖獗之势。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出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目前尚无疫苗注  相似文献   
10.
大鼠帕金森氏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D大鼠30只,25只为试验组,5只为对照组。在三维立体定向仪上用微量注射器将6-OHDA32μg分两点注射入右侧纹状体,每周检测动物的旋转行为,第1周动物没有出现旋转行为,第2周动物出现明显的旋转行为,随后缓慢上升;至术后5周才升至较高的水平并保持平稳。其中有15只动物达到或超过了7r/min这一通常采用的标准,模型成功率达60%。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显示:术后第1周至第5周右侧黑质TH免疫反应细胞逐渐砬少,各个时期的右侧黑质TH免疫反应细胞较对侧明显减少。采用此方法建立的大鼠帕金森氏病模型更加符合临床PD病人的病程进展并明显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