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悟式教学"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为前提,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思考解破疑惑为关键,以获得顿悟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感"和"悟",学生能获得许多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下面我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材为例,与大家探讨。一、通过赏读感悟文本赏读,便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以朗读为抓手,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与思考,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具体的朗读方法灵活多样,但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  相似文献   
2.
上学年,学校安排我到农村小学支教四年级语文。记得有一次,我安排学生在上《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之前去收集竺可桢的相关资料,第二天,我检查全班30个学生收集的情况,结果只有6个学生收集。还有一次,教学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我安排学生自编该课文的课本剧,让他们分工合作,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同学进行表演。第二天检查表演情况,结果是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3.
陈秋芳 《小学生》2013,(12):55-55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大部分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无内容可写,究其原因是对生活缺少观察,对生活的美缺少发现和体验。基于此,我从培养学生学会回味人生,着力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寻找写作的触点。一、在学课文中回味亲身的感知每当学生在欣赏别人的作文时都会有此感叹:这样的事我也经历过,怎么我就没想到这样写呢?打开记忆的闸门也是寻找写作素材的好方法。为此,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如教《公仪休拒收礼物》时,有一句台词是公仪休吃了鲤鱼后回味时所说的话,我让学生们也回味一下自己吃鱼后的感受再  相似文献   
4.
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亲切感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而"故事"纪录着一个民族的语言生长历程,是母语最为"精灵"的"孩子",极具生命力!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追寻一个民族的"故事"就能敏锐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因素,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抓时机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自信,收获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愿意主动参与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设计妙趣横生的课堂导语,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开始都是用导语来  相似文献   
6.
王辉 《考试周刊》2015,(1):49-50
<正>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实践证明,当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随之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变得愿学、爱学、乐学语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师生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心灵的和谐,能够与学生分享快乐。因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无疑指明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发展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形成自信、优雅、文明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孟芳芳 《海南教育》2014,(12):76-7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我就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策略一: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张晓华 《江苏教育》2006,(10B):16-17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篇课,也是学生在课本里接触到的第一个剧本。主要写了两千多年前鲁国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剧情虽然简单,但人物性格鲜明,公仪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聪明机智的品质跃然纸上。针对课特点,在学生理解本内容后,我用了近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表演,在尝试用恰当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剧本内容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进剧中人物内心世界,受到公仪休人格精神的熏陶感染,从而实现对本价值意义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0.
一、抓课题变通处设问 围绕题目设计提问,能使学生立即产生急切阅读课文的欲望,能大致把握课文的内容,符合“讲读课文要从整体人手的原则”。例如,教学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可以围绕题目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公仪休吗?他拒收了什么礼物?他为什么要拒收礼物呢?”这样的设问.一方面能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从整体人手,使学生一开始就初步掌握了课文内容,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