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琴 《小学科学》2011,(6):22-23
情景描述 在三年级《养蚕》单元中.在蚕宝宝即将变成蛹的阶段,同学们每天都在交流着蚕宝宝变成蛹的情况。可是有一天上课时,一个学生突然说:“老师,你看这是怎么一回事?我的蚕宝宝没有吐丝,我都等了好几天了,它就是没有吐丝。现在蚕宝宝直接变成了蛹,光秃秃的。  相似文献   
2.
养蚕记     
春天来了,妈妈帮我请来了八位特殊而陌生的“客人”。它就是长长的、圆滚滚的蚕宝宝。刚看到蚕宝宝时,我心里一阵发麻,很怕这些白嫩嫩的、软绵绵的小家伙。不过,怕归怕,一想到它们对人类的贡献那么大,我可不能怠慢了它。  相似文献   
3.
通过成功开展"养蚕"模块教学活动,使学生亲历完整的养殖和观察记录过程,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记录能力.  相似文献   
4.
叶舒宪 《寻根》2003,(3):106-109
2002年3月15日,中国的媒体照例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全线鼓噪,一片打假之声不绝于耳。一个巧合性的例外亮点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播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重要学术报告:凯文·孟席斯宣布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中国的航海家郑和才是世界历史上最先发现美洲的人。孟席斯的学术发现由于媒体的介入而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相信我国媒体对此的兴趣会比英美各国更加高涨。这使我想起几个月前在伦敦目睹的另一个惊人的学术观点:英文起源于中文。那是2001年10月27日,伦敦难得的大晴天。一场秋雨洗刷过的城市显得格外清爽。毗邻大英博物馆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相似文献   
5.
开蚕方钓鱼     
陆海浩 《钓鱼》2011,(22):26-27
作为钓鱼迷的我,对蚕有些思考。养蚕,是本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一年之中可养四次,分别为春、夏、秋和晚秋。许多不做茧更不吐丝的蚕,称之为病蚕,这些病蚕有的被农户抛弃到垃圾堆,也有少数农户将其倒在河边。笔者有一次钓鱼时,注意到,在农户倾倒病蚕的河边,总是有许多大鱼在团团围着转。细想,此处除了病蚕  相似文献   
6.
锦与绣     
自古至今。世界各民族莫不以最美好的词藻来描绘自己国家的山山水水,以最自豪的语句来颂扬自己的国家。中华民族赞美华夏大地冠以“锦绣”一词:锦绣山河。锦和绣都是丝织物,源于古代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们已懂得植桑养蚕,以后逐渐传至境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卫风·氓》谈起,审读《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8.
正大海,对远古人类而言,就是天涯隔绝。为了突破藩篱与谋生,人们发明了舟楫,不惧浊浪滔天,勇辟海路,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逐渐改变着自己,最终彻底贯通人类社会。一、中外海洋通商兴国概观检视中国古代海外通商贸易史事,远可溯及商周更替之际,主要是农桑耕作技术,经过山东半岛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春秋战国时期,为躲避劳役和战乱,沿海一带居民随身携带蚕种与养蚕技术、织布技术逃避海外。  相似文献   
9.
桑果钓鱼     
碧海云天 《垂钓》2014,(4):59-59
桑葚是落叶亚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形似枣,味甘甜,是钓大草鱼、赤眼鳟的上等饵料,尤其是在江苏、浙江、四川等省的植桑养蚕地区,每年春夏之交,生长在河川、池塘边的桑果成熟,甘甜的桑葚落入水中,成了河塘里草鱼、赤眼鳟的美食。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学科安排有一个单元的“养蚕”,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从本市蚕种场取回了一些蚁蚕,逐个分到四年级各班,这事被三年级班主任盛小英知道了。不多一会儿,只见她一脸的兴奋,跑到我办公室,跟我商量说,“能不能让我班(三年级)也加入养蚕的行列,我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行”。凭着她的真诚,我破例给她班也分了一些蚁蚕。第2天,盛老师对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