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45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记者日前从青海省获悉,自2003年国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青海累计投入资金1.23亿元,目前已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当地的基本覆盖。  相似文献   
2.
我区农牧区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十分落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应该逐步提高认识,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发挥农牧区学校体育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以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兰距。  相似文献   
3.
增卡 《青海教育》2013,(11):24-25
随着学校布局的不断优化调整,农牧区寄宿制学校数量逐年增加,住校生的管理已成为农牧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点。本人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一些寄宿制学校管理行之有效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西藏农牧区实行新课程改革已有几年时间了。在这几年中,西藏农牧区的中小学取得了很大的改革成效,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初中生汉语文的表达沟通能力差是西藏农牧区汉语文教学差的主要表现,给西藏农牧区的初中汉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探讨西藏农牧区初中汉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沟通与合作,旨在为帮助初中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汉语文特别是汉语文的沟通表达提供参考。通过汉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沟通与合作兴趣的激发,采用设置互动语言情境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7个旗县,110个乡镇的人才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我区人才资源短缺的原因,针对人才资源匮乏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储备人才相当必要.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为了培养更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团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学生。因此,加强对农牧区藏族汉语教学的研究,找出农牧区藏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途径,进而全面提高农牧区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是我们从事民族教育的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吴玉洁 《课外阅读》2011,(9):272-272
文言文难学,对于偏远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从小说本民族的语言,语言环境缺失,知识面狭窄。没有受到多少汉语古代诗词的熏陶,唯一的功底就是小学学过少量浅显易懂的古诗,因此,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基础薄弱。把学习古诗文当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事,缺乏兴趣,没有饱满的学习热情。面对这一状况,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摆脱困境,走向学习古诗文的光明大道呢?我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在“导人、诵读、拓展”等方面做了大虽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西藏教育的发展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巨大成绩。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际,结合西藏的实际,在拉萨地区借鉴实践中的“并进式”课程设置,可引导农牧区教育的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浅析光伏水泵在青藏高原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婷 《青海科技》2003,10(2):25-26
由于高原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使得柴油机水泵工作的技术经济性很差。青藏高原具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光伏水泵在高原地区使用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在青藏高原大力发展和推广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强巴 《西藏教育》2011,(12):50-50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在西藏实施以来,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传输、共享,丰富了教学课堂内容,活跃了教学气氛,革新了教学手段,改变了学习方式,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近5年的探索,部分教师逐步适应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地使用项目设备和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也不断地探索适合本地的教学模式,项目的使用已经初具规模。但多数教师,尤其是农牧区的教师,由于受观念、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在项目使用过程不同程度地存在走形式,盲目使用,滥用设备和资源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