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5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用地分等中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可比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综合反映区域间气候因子差异性,是农用地分等指数横向可比的关键。①对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可比性影响因素分析表明,β系数的产量比算法具有条件性,国家提供的光温潜力指数与重庆实际存在一定偏差,不同两熟标准耕作制度间作物生育期存在重叠长短差异,导致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偏差;②尝试对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模型进行改进,β系数采用同能量标准粮折算与光温潜力匹配;引入光温潜力协调系数γ,以调整作物间光温潜力偏差和协调不同耕作制度间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偏差;③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改进的算法获得5种作物中稻、冬小麦、玉米、甘薯、油菜的β系数为1、0.99、1.04、0.23、1.66,γ系数为1、1.11、0.90、0.86、1.05;用改进的算法与《农用地分等规程》算法分别计算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对比分析表明:改进的算法有效实现了4个2级区水田和旱地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可比,有机整合了各作物光温潜力对不同区域农用地质量的贡献,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郑华玉  沈镭 《资源科学》2007,29(4):152-15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和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人口高峰年的粮食安全问题,国家提出了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耕地占补平衡。当前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关键问题是片面强调数量平衡,缺乏新增耕地的质量评价衡量标准,从而使我国的新增耕地质量总体趋于下滑,某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确定耕地质量的衡量标准,建立耕地质量检验机制已成为耕地占补平衡的关键。本文根据农用地分等理论及方法,结合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中所存在的问题,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确定了连州市耕地占补平衡评价体系及测算方法,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耕地占补平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农用地不具有流动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农用地流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农用地流转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目前黑河市爱辉区农用地流转仍处在讨论阶段。建立有效的法律机制的前提下,农用地的流转会有效地促进了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农用地规模经营与集约经营的有效途径,使农民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分析农用地流转模式与机制,规范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科学合理地配置农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的农用地流转形式大体包括:转让、出租、托管、转包、交换。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广西农用地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柳霖  卢远 《大众科技》2011,(10):180-183
科学的评价农用地利用是高效利用农用地的基础。文章以广西14个市为评价单元,构建涵盖农用地综合效益、单项农用效率、农用地利用程度和农用地投入程度等4个层面18个指标的农用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17.0对广西2009年的18个农用地利用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计算各地区的综合得分,据此对广西各区农...  相似文献   
5.
简要论述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的境界,权属界线,耕地,农用地,建设用地的调绘方法。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分等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用地分等方法以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农用地分等规程》为基础,以构成土地质量的较稳定的土地因素为基本依据,对土地自然及经济两方面的属性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定其质量差异,划分其等别。按照国家要求,这次农用地分等工作是以最新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通过开展相关补充调查,有关资料数据,对现有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进行补充完善,以保证成果现势性和精度。绥化市北林区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补充完善工作是根据国家《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和《黑龙江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技术方案》)的规定,这次开展的工作范围是最新土地调查成果中的耕地。  相似文献   
7.
农用地分等中的因素法和样地法及其结果进行了比较,并且以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为例,重点分析了因素法确定农用地等别的过程。结果表明:因素法分等使得研究区单位分值出现拐点,划分等别部分与实际不符;样地法分等结果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在农用地分等中,在县城内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和一年两熟的地区采用样地法分等更合理。且因素法分等较为复杂,不利于技术人员理解和掌握,样地法分等简便易行,易于掌握,但建立跨区域的因素指标体系方法还不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8.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对农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评价范围区域性特征明显、评价指标综合化与多样化;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方法不断更新,模型化趋势明显;GIS技术与数学方法、模型结合,保证了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随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引入,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将进一步得到重视,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更新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西部农村农用地流转:权益矛盾及调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农村农用地流转,在乡镇政府、村委会、农户以及外来业主等权利主体之间,存在着流转主体、合同期限、面积认定、利益分配、法律限制、政府优惠等多方面的权益矛盾。能动适用相关法律,妥善调处各方矛盾,实现各方共存双赢,才能保证西部农村农用地有序流转,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农村土地侵权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提出了解决农村土地侵权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