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比创意,比团队,比商业模式。6月29日,杭州凤凰山脚下、八卦田畔,中国首届新媒体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山南国际创意园举行。经过一整天的“斗智斗勇“,“宇初网络”  相似文献   
2.
邹城市城前镇的党政领导远见卓识,在经济并不怎么发达,财政比较困难,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以战略家的气魄,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山区农村教育的实际,大胆探索教育创新机制,促进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壮丽的交响乐中一支动听和谐的奏鸣曲。[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走基层活动的深入开展,报纸版面上许多百姓成了新闻主角,很多文章少了浮躁、多了朴实。更多的记者通过基层这个大课堂,也更加懂得如何才能写出反映基层真实状况、语言生动鲜活的好作品。作为一名地市报记者,笔者长期坚持走基层,从百姓中获取新闻线索。新闻富矿在基层每次下基层,笔者都收获良多。2014年,笔者接到报社领导安排的任务,到安  相似文献   
4.
西溪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  相似文献   
5.
敬告     
白丁 《学习之友》2009,(3):46-46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涓滴归公,任何人都不得借故暂借或挪用。一言既出,躬行不贷。他的上衣缝着两个大口袋,一个装公款,一个装私款。一次,他到很远的地方去募捐,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革新》2011,(10):50-51
在凤山县城东边2公里处的凤凰山脚下有一个鸳鸯泉,当地人称“公母塘”,两眼泉水虽然相隔仅40米,水色却一清一浊。生活在泉水周边的双胞胎比凤山其他地方多出好几倍,当地甚至有传说:“喝了鸳鸯泉水,就会生双胞胎”。  相似文献   
7.
张云健 《科技风》2011,(15):136
作为全国的能源支柱产业,煤炭工业曾经在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的浪潮中涌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随着信息化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办公设备落后,信息传递不畅,办公周期长,效率低下等问题日显突出。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档处理,通过网络跨越地域办公,从而提高办公效率成为了发展的趋势。如何运用办公自动化的手段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我矿办公自动化系统采用LotusDomino体系架构和IBMDomino文档型数据库,科学的构建方式和安全的数据库保障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紫江教授说:"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奉献给鸟类的保护事业……"——题记  相似文献   
9.
又凡 《大理文化》2011,(11):68-69
凤凰山下,黑龙潭畔,海菜花的清香里,田埂调的余韵中,青青杨柳依依,白族少女笑靥甜美。高原水乡的阳光闪耀着细碎银子般的白亮光泽,纷纷扬扬落满新华村石头铺就的小路。小路弯弯曲曲,那富于诗意的弧度命定地象征着一个小小村落的千年历程。一千年,说出口轻轻三个字,掂在掌心里沉甸甸有如泰山;一千年,是瞬间,也是沧海桑田——历史长河中是弹指一挥间,小村庄的步伐即是万水千山,回首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10.
古代陇南金石中有一百三十多首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和词,又以近体诗为主;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陇南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陇南地方官员为主。历代诗人们题留在飞龙峡、杜公祠、祁山武侯祠、万象洞、鸑鷟山、登真洞等处的这些诗篇,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