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昭君出塞的故事常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人类文学活动与历史构筑的紧密联系下,昭君故里成为富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人文旅游景观.通过考察昭君故里旅游景观相关诗文,从文学作品的描写和传播中探求其自然人文景观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于昭君出塞的路线,林干认为是经秦直道北上的。近年来,山西地区的部分学者认为昭君出塞所走路线为途经山西地区的通塞中路。从历史资料来看,秦直道仍然是昭君出塞的最可能路线,因为这条道路最便捷、最安全;呼韩邪单于在迎娶昭君之前,就沿着这条道路往返于汉朝与匈奴之间。秦汉时期,秦直道得到了很好的维护,秦皇、汉武都曾走过这条路线。在昭君出塞之时,秦直道的通行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昭君出塞自然不会选择其他路线。昭君出塞没有经过秦直道的理由尚不充分。  相似文献   
3.
变化的脉搏     
《中国排球》2014,(9):10-10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说,美女王昭君由于画工毛延寿的“陷害”,未获汉皇的宠爱,结果选择了去塞外和亲。并由此留下诸如《昭君出塞》等文艺作品。私下一直猜测,不是毛画工不尽心尽力画像,而是由于美人意态天成,根本不能借一枝笔描绘出来。所以错过昭君的汉皇一气之下杀掉了画工实属冤案。不光是人,其实,很多事也非得亲身介入才能有切实的感触,才能切准变化的脉搏。  相似文献   
4.
一、引《出塞》,激诗趣 (课前让学生猜名字中带“龙”字的明星,如释小龙、李小龙、成龙,引出明代诗人李攀龙) 师:(出示明代诗人李攀龙的画像)知道他是谁吗?他可是真正的“明星”,因为他用一双慧眼发现了一首唐诗,而且为这首诗写下了感动中国的评语“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这首诗就是咱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出塞》。(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5.
闫立群 《收藏》2011,(7):44-47
昭君出塞和文姬归汉是我国历史上引人注目的事件。一出一归,曾几何时茫茫几万里的大漠阻隔了昭君和文姬的思乡之情。而今我们只能在历史长河遗留下来的画卷中领略这两段悲壮而凄凉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昭君出塞图     
理解这首诗,要知道昭君出塞的意义与《西京杂记》的观点相悖。为化解国家民族的危亡,增进民族的友善,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昭君出塞、“和亲”之举是正确的,进步的;《西京杂记》将罪贲推到受贿的画工身上,言昭君不得志,成为了牺牲品,二者的观点和态度大相径庭。我们应以正确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7.
最早提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这一问题的是明代的李攀龙。李攀龙为“后七子”领袖,编有《唐诗选》。在《唐诗选》中,李攀龙推王昌龄《出塞》压卷,称为“唐绝第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同为“后七子”领袖的王世贞赞同李攀龙之说。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于鳞(李攀龙)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  相似文献   
8.
目前,无论是学生报刊杂志,还是学生作文书,学生的作文有多少是真正来自生活的呢?不是项羽自刎,就是昭君出塞。初中孩子幼稚些,便以花草虫鱼编故事。为什么初中生不喜欢写生活呢?是谁把生活从学生的作文里挤走的呢?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9.
壮志未酬的豪杰之士,总把李广作为缱绻情怀的对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高适《燕歌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唐·王勃《滕王阁序》)。所有这些吟唱都对李广的遭遇尤其是他终生未能封侯寄予了深深  相似文献   
10.
王昌龄诗传边塞情 ,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 ,《闺怨》和《出塞》是诗人激愤于时代的阴阳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