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1.
目的:对急诊昏迷患者的急救处理经验及分诊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82例急诊昏迷患者的分诊措施、紧急处理方法、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治愈后的情况.结果:82例急诊患者的分诊准确率达到了93%,急诊病死亡率为8%.结论:急诊昏迷患者的死亡率相当的高,抢救成功的关键是能够迅速确的进行分诊,有效地护理也能使急诊昏迷患者死亡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黄文剑 《科技广场》2011,(11):130-133
为了改善患者就诊环境,以及为患者提供高效的医疗方式,一套更为有序且更为高效的分诊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智能导医系统因此孕育而生。电子分诊的使用可以说大大缓解了就诊压力。护士通过将患者的信息输入到电脑,由系统自动分配就诊房间,之后患者通过大厅的显示屏和叫号语音可以有序地到指定地点就诊、取药。智能导医不但给患者提供了公平、公开、高效的医疗方式,也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压力,有效的改善了医疗环境,规范了医疗次序,受到医、护、患三方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姜永增  姚仲敏  张裕  董晶 《科技通报》2012,28(8):126-128
K-Means算法中初值K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算法的效率,传统的估值方法不得不多次调整K的值,存在很大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排队论思想指导的改进的K-Means算法IKMQT,使用排队论指导计算初始值K,同时考虑结点的资源消耗和位置信息.经过分析,IKMQT比K-Means降低了计算复杂度,通过在医院分诊排队当中的实际应用证明IKMQT算法提高了医院诊疗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姜鑫 《科技风》2011,(15):37
在以往的医治过程中,病人挂号主要是依靠人工的操作,效率不高且耽误了病人的治疗。但是这一问题在门诊自动分诊的设备出现后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且得到了广大病人家属和医院工作人员的支持。笔者在本论文中主要阐述门诊自动分诊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促进该系统的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育》2008,(6):47-47
<正>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在杭州棒约翰Pizza店,来自杭州上城中心的天才宝贝们,带着他们的小伙伴们欢聚一堂,度过了一个独特的生日。穿上小围裙,大家认真地跟着比萨姐姐认识着每一个比萨里的原材料,嘴里念着它们的名字:火腿、洋葱、芝士……。然后用灵巧的小手把8种原料铺在比萨面饼上。天才宝贝独立地思考,认真地操作,做的比萨都有自己的特色,父母  相似文献   
6.
对医院门诊电话预约挂号、分诊服务、收费服务、特殊门诊及相应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姜晓燕 《父母必读》2008,(3):156-157
你家的宝贝偏食吗?不爱刷牙,不喜欢洗头,讨厌洗澡?又或者,他怕黑?……你曾为此苦恼过吗?别担心,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看看小小的图画书能不能帮上忙。  相似文献   
8.
倡导"主动服务"护理模式在发热、疱疹、预检分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结合护理心理学知识,改变了护理模式,即以前是"患者找医者",之后是"医者找患者"。"主动服务"提高了患者的就诊速度,使传染病病人得到有效的隔离管理,各科病人分诊有序,主动配合预检分诊的发热、疱疹患者及家属人数明显增加。同时增进了护患情感交流,提高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倡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