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教育   122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芳贤 《考试周刊》2007,(27):66-6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而委婉语是英语文化中最常用的一部分,尤其在英语新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本文着重探讨了委婉语的起源、定义、特点、在英语新闻中的分类和使用目的,使我们对英语新闻中的委婉语有大致的了解,从而领会英语新闻中说话人的意图,以期望对跨文化交流、英语教学和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与"道德人"是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他一方面认为"经济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的并积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利己是"经济人"人的本性,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另一方面"经济人"也必须是有道德的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社会将会崩溃。利他是"道德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体。追求幸福是每个个人和社会的最终目的,追求财富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与利已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斯密从小就受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影响,并且成为指导他的经济学说的哲学基础。后来把利己主义作为自己研究经济问题的立论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人们行为的利他性深深地植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之中。现代市场经济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外化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促进了市场主体利他本性的养成,社会主义高层变利他本性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沃土,人们的利他行为突破了资本主义的局限,集中表现耿个人对民族、国家、集体的高度忠诚懈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产扩大利他行为物质基础和弘扬利全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网络话语风险充斥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诸多方面的冲突与调适,带来舆论失序。应对网络话语风险,政府和主流媒体应构建并完善法理情有机结合的对话机制,在遵循网络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对网络话语风险进行综合治理,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凝心聚力的主流思想舆论效应。  相似文献   
6.
论善恶原则     
无私利他是最高且偶尔善原则 ,它只应该且只可能指导每个人的偶尔行为 ;其作用是使每个人在自我利益与社会或他人利益发生冲突而不能两全时 ,能够无私利他、自我牺牲而不会损人利己。为己利他是基本且恒久善原则 ,它应该且能够指导每个人的恒久行为 ;其作用是使每个人在自我利益与社会或他人利益一致的情况下 ,能够为己利他而不致损人利己。单纯利已是最低且偶尔善原则 ,它也应该且只能指导每个人的偶尔行为 ;其作用在于使每个人在与社会和他人无直接利害关系的行为领域 ,能够单纯利己而不致纯粹害己  相似文献   
7.
利他行为在心理学上是指无个人动机,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利他行为一直是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伦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前,研究者们提出的基因决定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规范理论、移情利他主义等利他动机理论,从不同侧面解释了利他行为。移情法、榜样示范法、及时强化法以及学习有效的助人技能等是培养利他行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西岳华山,位于西安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城南。在华山北麓谷口,登游华山必经之地的玉泉院内,殿宇、亭台、回廊曲折,雕梁画栋,泉水淙淙,幽竹傍岩,山气霏霏,绿荫蔽日,香气缭绕,为游赏之胜地。拾阶而上,从院门口到院内石阶旁的几块大石上凿刻的警句,更是引人注目、发人深省。这些警句有:“破除迷信”、“人类平等”、“利他”、“水利救民”、“要求民生,水利必兴;铁路不修,国民必穷”及“你知道不知道,非机器化不能救国,非电汽化不能救民”等。上述警句均出自民国十八年(1929)爱国将军冯玉祥之手。  相似文献   
9.
大足宝顶石刻的《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是佛教的一部“孝经”,其中所阐发的尽孝、报恩、克己和利他等教义,对当今社会也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 work翻译而得的中文名词.它既非"在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也非"在社会上从事的工作",而有其特定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