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3篇
教育   45篇
体育   15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拜读了《体育教学》杂志2001年第1期蔡建波老师的“鱼跃前滚翻、排球垫球”教案后,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在栏目内容的没计上,将德育这一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单独提出,是这份教案的最大亮点,这一点也得到了毛振明老师的肯定。但经过仔细  相似文献   
2.
支撑跳跃项目具有瞬间踏跳、两手快速推顶,并以某种姿势腾越器械的特点。纵箱前滚翻则是支撑跳跃项目之一。根据《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它是以助跑,双脚踏跳,两手撑箱近端,提臀含胸,同时低头,用头后部接触箱面,收腹屈体向前滚翻的姿势腾越器械的。对于初步接触纵箱前滚翻的学生来说,常常会因教法不当而使学生出现“撞腹”或“摔背”现象,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3.
4.
拜读了贵刊的两篇关于分析前滚翻侧倒的文章,笔者认为没有分析到根本,我曾是学体操专业的,读过两篇文章后,又查阅了相关资料,专门对小学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滚翻动作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又和几位教师进行广泛探讨,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课堂和课件制作中经常需要对视频文件进行“暂停”、“播放”、“前进”、“后退”控制。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笔者完成的鱼跃前滚翻动作示范录像为例,说明用FlashMX2004实现这些效果控制的方法。一、准备工作1.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鱼跃前滚翻.mpg)放在计算机的硬盘内(如E:\)2.单击“开始”>“程序”>“macromedia”>“macromediaFlashMX2004”选项,启动FlashMX,此时会出现对话框,单击“Flash文档”进入编辑区(见图1)。二、导入视频1.选择“文件”>“导入”>“导入到舞台”,在打开的“导入”对话框中选择“鱼跃前滚翻.mp…  相似文献   
6.
通过练习,使同学们初步掌握双杠前滚翻成分腿坐动作,发展学生上肢、肩带及腰腹力量,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提高自控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互相合作的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7.
《体育师友》2015,(4):27-29
长期以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机械模仿似乎成了一些教师进行技术教学的定律,学生学习处于被强迫的情绪低落的一种状态,积极性不高,那么在技术教学时教师如何教呢?通过《前滚翻》课教学的实例,认为把技术动作进行合理分解,并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串联组织练习,通过递进诱导,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技术动作的教学方法,是小学甚至初中体育教学值得提倡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8.
设计思路"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一直是我的课堂教学追求,所以本次课中的手段与方法主要是激发、唤醒、引导。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投入远撑前滚翻的学习情感,营造愉悦轻松的体验氛围,本课采用了启发引导式的问题链法,不仅满足了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而且学生自己给出的结论会更加印象深刻;难度层层递进的循序渐进教学法使学生克服了远撑、跃起的恐惧,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远撑的动作要领;而交叉分层练习法不仅实现了有效分层使得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的“甜头”,而且学生因为不同的身体感受从而对远撑的概念形成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在新授课上,初学的内容一般不安排竞赛活动,因为在竞赛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丢失前面运动技术学习效果的现象;另一方面,竞赛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那么,在  相似文献   
10.
李祥 《体育教学》2007,(6):36-37
一、设计思路本次课贯彻"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运动兴趣。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与外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结合学情,创设情景,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探究、交流、互动地学练,让学生在学练中体验交流、协作、竞争和克服障碍的感受,从而达成学习目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