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俗语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陕西方言多说"礼轻人意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比喻礼物虽少,但情意却很重。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千里送鹅毛】"俗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1]《辞源》一:【千里鹅毛】"比喻礼物轻而情意重。"宋黄庭坚:《山谷外集诗》注十: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2]《辞海》【千里鹅毛】解释、举例跟《辞源》基本相同,引文、例句省略[3]。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千里送鹅毛,解释、举例综合了《辞源》和《辞海》亦省略[4]838。毛学河、倪文杰主编《现代成语巨典》【千里鹅毛】"从远地带来的极轻微的礼  相似文献   
2.
从离开海南岛至常州后去世的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是苏东坡的北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对于居儋时期,心情及各种书写条件都大大改变,被压抑了多年的书法创作欲望被完全激发出来。通过题跋、碑铭等诗文创作、题壁题额、书写遣怀与赠人等具有明显书法创作性质的书写活动的考证,苏东坡北归过程中书法创作热情高涨,书法创作活动频繁,今存作品11件,显示出苏东坡书法创作的最后辉煌。  相似文献   
3.
知新而温故     
上期的主持人语,题为"南渡北归,慎思明辨";巧合的是,本期"六朝研究"专栏所刊宋艳梅的《空间转换、家族发展与区域社会——以关中郡姓南迁北归为中心》,讨论的正是永嘉乱后关中郡姓的南渡北归。从表面上看,宋文不属于细节考证之作,其实,宋文的宏观立论,仍是基础于"慎思明辨"的细节考证的——我所指导的宋艳梅申请博士学位论文《晋隋之际关中郡姓的播迁与发展》,篇幅即约16万字。而取精用宏的这篇《空间转换、家族发展与  相似文献   
4.
秋天的怀念     
正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相似文献   
5.
苏轼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6.
2011年,作家岳南推出《南渡北归》三部曲,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前后大批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由中原迁往西南、再回归中原的故事;至于"慎思明辨",语出《礼记·中庸》,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治学的基本态度与递进关系。在拜读本期"六朝研究"专栏的四篇文章时,虽未看过,但却略知大概的《南渡北归》,治学者总在身体力行的"慎思明辨",时常导引着我对文章的理  相似文献   
7.
人有悲欢,月有盈缺,世事固不可全如意,而若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和飘向远方的寄托,便能看得到月圆似画,月缺如诗。宋朝时,在士子的眼中,岭南乃穷山恶水,蛮荒之地。大名士王旦之孙王巩被贬宾州,数年后才得以北归汴梁。苏东坡盛情宴请久别的老友,席间,出于礼节地问王巩的歌姬宇文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出人意料地回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她风尘满怀,饱经风霜,却未让岁月憔悴了容颜,反而更显妩媚清丽、纯净旷达。原是因为心安,便从未觉得艰辛,即使落于烟瘴密布之地,也能品到生活的趣味,赏得别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师媛 《少年月刊》2015,(Z2):4-9
冬末春初,北归的小燕子唧唧喳喳(ji ji zha zha)剪断寒假的"尾巴",当我们不得不又背起小书包的时候,你是不是感觉有点意犹(you)未尽,还没有做好准备向新学期出发?其实,一年365天,算上寒暑假、周末,还有儿童节、劳动节、中秋节等法定假,一年的假期可真不少呀!这些不必上学的日子,你怎样计划?疯狂玩耍天天乐(  相似文献   
9.
永嘉乱后,关中郡姓较为集中、较成规模、影响较大的迁移有四个阶段。他们南迁北归,往返不同政权的移民行为,对家族发展和区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家族而言,不同时期的迁移是维系家族生存、保持家族地位的重要手段,但辗转往复的迁徙行为削弱了他们在地方的宗族基础,挫伤了持续强劲的生长力。同时濡染异地文化,移民家族的家学门风也有所改变。对区域社会而言,关中郡姓南迁减少故乡汉族人口,强化了胡汉人口比例中胡族的优势,造成本土文化衰退。但长远来看,他们腾出空间,又为民族融合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南迁又北归的家族成为沟通南北文化的使者,既促进了南方地域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也促进了南方文化的北传。  相似文献   
10.
永嘉乱后关中郡姓较为集中、较成声势或影响重大的迁移有四次。一是永嘉祸起之时,他们的家族主体留居北方,个别房支四散避居江左、河西、辽东、河北等地;二为胡亡氐乱,晋宋易代之际,关中郡姓以襄阳、寿阳等南北边境之地为方向纷纷南迁;三是刘宋、萧齐政局动乱、宗室斗争时期,失势的南方房支投奔北朝,多以北朝都城为寓居地;四即梁朝灭亡、江陵陷落直至南朝结束,寓居江左的关中郡姓家族房支作为败俘先后入关。较早渡江的房支在东晋一朝并未获取更高的家族地位。晚渡房支则是南朝守边保境、遏胡平蛮、争夺权位的重要力量,甚至发展为高门望族,但他们对皇权依赖性较强,或遭嫌嫉,或罹兵祸。北归的房支中央化更强,献地归诚者获取厚遇,战败被俘者也因才被用。南北合流,共同铸就了隋唐时期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