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智慧幽默     
佚名 《小学生》2016,(4):18
一起HAPPY,一起智慧!食堂里的对话一男生打完饭:这是什么?打饭的师傅:土豆炒肉。男生:土豆炒什么?打饭的师傅:土豆炒肉。男生:土豆炒什么?打饭的师傅:土豆炒肉。男生:土豆炒什么?打饭的师傅:肉。最后打饭的师傅醒悟,给男生添了点儿肉!作业做得越来越差老师把一个学生叫到了教室外。老师:"你的作业做得越来越差了,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所作叙事诗《卖炭翁》,在情节安排、人物刻画、主旨诠释等诸多方面都彰显出与众不同的特质。教学此类经典叙事诗,可从“矛盾逆折”这一点切入,紧扣天寒与心愿的“物比”、辛劳与回报的“自比”、卑微与跋扈的“他比”,积极创设有效情境进行适度教学,充分显示环境与人物、人物之前后、人物与人物的种种矛盾,便能唤醒这部经典叙事诗的内在张力,进而让读者在比较中认识人物的本质特征,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3.
“可怜”一词,在现代汉语里,其义项主要有三个.据《现代汉语词典》;1.值得怜悯;2怜悯;3.(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而“可怜”在古汉语里,则要活泼得多,其含义也更为丰富.古人能有几多“可怜“?可以从唐诗宋词中一探究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材所选的文体中,诗歌属于一种精致、蕴含丰富的文体,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学。《卖炭翁》选自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二十三首,是白居易也是唐诗的代表之作,它不管从韵律方面,还是从情感、语言方面,都有着厚实的审美价值,所以对这首诗歌审美价值的理解和感受,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本文首先论述《卖炭翁》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其次再依此对其审美教育的实施展开议论。  相似文献   
5.
古代描写底层人民尽管辛劳异常却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悲惨命运的诗篇不胜枚举,也塑造了许多如蚕妇织女等为他一人做嫁衣裳自己却衣衫褴褛无着落、泥瓦匠等为他人建高楼大厦自己却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凄苦劳动者形象。许多诗作可能限于篇幅,在表现人民凄苦生活现实的同时,没有进一步揭示出造成人民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而唐朝自居易的《卖炭翁》与宋朝苏轼的《吴中田妇叹》两首诗,可以说在这些方面达到了前人未有的新高度。下面本人试作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卖炭翁》与《致穷老妪》两首诗都从客观实际中提取材料,引领读者窥视各自时代的社会现实。人物描写都真诚、朴实,人物刻画有视觉上的立体感,很形象。但这两首诗对人物描写的侧重点、表现手法却不同。  相似文献   
7.
我在《卖炭翁》一文教学结束前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为卖炭翁设计命运。想想炭被抢以后,他会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同学们沉思片刻就纷纷议论开了。显然这个问题引起了他们的思考兴趣,激发了他们的讨论热情。  相似文献   
8.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用了白居易《新乐府》名篇《卖炭翁》,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套《教师教学用书》提供该诗教学参考资料时收纳了霍松林《一篇对“宫市”的控诉书——说白居易的〈卖炭翁〉》一文(以下称霍文)。霍文认为《卖炭翁》故事的生活原型是《顺宗实录》所记的农夫卖柴遇宦者宫市一事,白居易对后者进行了艺术加工以体现文学作品借个别反映一般的典型性,从而增强“苦宫市”的主题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9.
温儒敏教授在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使用建议介绍中提出了"1+X"阅读教学策略,引起了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但其概念和方法的模糊让很多一线教师在实践上尤为困难。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1+X"群文阅读教学,要先明晰概念内涵,分析群文文本选择的三大原则:群文议题要明确、文本层次要分明、选文范围要扩大。最后提出"1+X"阅读教学的创新性策略:聚焦议题,从"1"而终;问题核心,以"?"导引;求同存异,对比阅读。  相似文献   
10.
梁晓东 《中学文科》2006,(11):79-80
古代文学史上,白居易堪称一流的大诗人。安史之乱以后的唐代诗人之中,无人能出其右。他在政治混乱、民不聊生的岁月里长大,亲眼见到普通劳动群众困苦的生活,这对他后来创作同情人民疾苦的诗歌有一定的影响。白居易的叙事诗《卖炭翁》和《观刈麦》就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对贪官污吏的愤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