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卞之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贡献,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卞之琳30年代的诗歌创作,不难发现,对人生的沉思,是其诗歌持久的主题。这种沉思是以两种形式表现的:一是对自我以外的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的沉思,一是直接对自我人生的体验和沉思。就思想性而言,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它是诗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沉思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南通日报》上读到南通籍著名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卞之琳的初中作文。我十分好奇,这大诗人小时候会写点什么?写得怎么样?文章不长,只有170多字,不妨照录如下:秋郊晚眺记课余无事,乃闲步郊外,一赏秋野暮景。时西风摇树,田野辽阔,大半为萎黄之色;独菜畦麦垄含有青青之色;而农夫二三点缀其间。小溪则芦花如雪,覆于其上。村落间枫叶鲜妍,若欲与夕阳争红也。倏焉炊烟四起,袅袅于疏林  相似文献   
3.
4.
中国新诗现代主义诗潮曾一度致力于诗情智性化的审美探索,这是30年代诗潮的一个主流趋向,它因深刻地开拓了“五四”时期的说理诗和警句诗而被金克木命名为“新智慧诗”,其特点是:不使人动情而使人深思,极力避免感情的渲泄而追求智慧的凝练。情智合一。卞之琳先生是中国新诗坛20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上)》2011,(1):157-158
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卞之琳的一批佚文佚简日前正式公布。其中,不仅有散佚于各报章刊物的诗歌创作与文学评论,还有其早年最初开始诗歌创作时的若干习作,以及他中学时代的作文手迹。据介绍,此次公布的佚文佚简,多为在目下的卞之琳著译研究,卞之琳新诗系年、译著年表以及集外拾遗等研究文献中,  相似文献   
6.
卞先生独特的翻译理念与实践是我国现代翻译界的"新声"。他关注形式的重要性,以"信"为核心提出了"信"、"似"、"译"的翻译思想,并通过"以顿代步"的原则翻译了诸多诗歌及参与新诗格律建设,丰富了我国对西方文学译介的成果,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当然,卞之琳先生的翻译思想与实践在给我们以启示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些值得深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战时流动性”和“国际现代主义”的视角下讨论抗战期间现代主义诗歌的三段“旅程”:1.奥登的战地行及其中国组诗;2.卞之琳的延安访问及《慰劳信集》;3.联大学生诗人们的迁徙、远征以及穆旦的诗歌发展。通过考察这些路线的联系和差异,本文力图重新提出“现代主义诗歌”这一问题。战时流动性使历史危机在诗歌领域具体化了,最终带来的是个体经验、诗歌语言、政治无意识的地形重构。这些旅程让我们认识到,诗歌与政治的紧张关系是现代主义的核心问题。诗歌的历史有效性的危机,也就是现代主义的政治想象力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在193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提出并强调“北平现代主义”的意义,在非西方国家的欠发达城市和作为国际性文学潮流的现代主义之间的重重张力中,探讨“北平现代主义”所蕴含的复杂的文化政治意义。通过对卞之琳、何其芳和林庚三位诗人的文本细读,考察他们在面对落后的都市现代性与严峻的政治危机时,如何以各自不同的美学形式,将他们独特的城市经验提升到现代性的强度和普遍性的高度上。结语部分则试图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进一步展开对“中国现代主义”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陈四益 《寻根》2016,(4):106-108
正何宝民先生新著问世,责我作序。序,我何敢!但他结集之前,散见于几种期刊的"民国文学旧刊寻踪"系列文章,确曾读过一些。随着他的笔触,行走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那多姿多彩的"山阴道上",一丘一壑,一草一木,大有应接不暇之感。我读大学的时候,"现代文学史"包括了"五四"以后中国的全部文学。后来强调"十三年"(1949-1962),于是,把"现代"断在1949年之前,之后一段就叫"当代文学"了。这样,所谓  相似文献   
10.
古镇的梦     
古镇上有两种声音,一样的寂寞.白天是算命锣,夜里是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