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卡奇的社会理论是以社会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并以否认自然界的真实存在前提来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深度阐发.对于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社会理论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的.一重维度是以人与人交往所形成的现实社会来看待人以外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另一重维度是以无产阶级辩证性理论看待资产阶级直接性的社会理论.但是这种社会理论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对其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2.
各种艺术形式背后隐藏着的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生活)的感知体验的迥异,这些不同的感知模式使得不同时代的人对“时间”具有不同的体验.卢卡奇晚期美学思想中,从审美反映和科学反映的对比中,得出特殊性范畴是审美形式的结构本质.在这种特殊性状态下,主体对时间的体验不再是单单把它看作一个客观对象,不再是线性时间中包裹的过去、现在、未来,而是指向超越永恒的瞬间审美状态.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开创者之一,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则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卢卡奇研究指南》从思想史的编撰原则出发,精选各个国家知名学者的卢卡奇研究经典成果,对卢卡奇各个思想阶段做出完整介绍与评价。《卢卡奇研究指南》是中国学界对《历史与阶级意识》付梓100周年的一场隆重纪念。  相似文献   
4.
韦伯试图以理性化范畴解释资本主义,然而最终却走向了非理性主义。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透过韦伯理性主义的外表,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批判。卢卡奇的批判展现在三个方面:韦伯历史观的唯心主义、方法论的形式主义和世界观的不可知主义。这是卢卡奇理性观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正是借助于包括韦伯在内的非理性主义的这一批判,标志着其思想的重大飞跃以及成熟的马克思转向。  相似文献   
5.
青年卢卡奇以总体性思想为核心原则,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集中阐述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从方法论、认识论、本体论三重向度展开总体性思想,其意蕴在于廓清作为方法论本质的总体性与物化意识、作为认识论原则的总体性与阶级意识、作为本体论表征的总体性与实践哲学的演进逻辑。总体性作为历史辩证法的方法论本质,是被严格限定在历史范畴内的总体性,意在弥合历史主客体之间的同一趋势。以总体性为原则的认识论,其本质是关于历史领域的认知,蕴含着生成总体性的阶级意识的动力。卢卡奇以总体思维范式的转化重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形成了历史主客体统一的关系本体论。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作为其哲学认识论、方法论与本体论的高度统一,对其深入考察是呈现出卢卡奇青年时期较为完整的思想谱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以西方文化批评和族裔文学研究作为切入点,探讨叙事形式在文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讨论的问题包括国内文学研究在社会想象和学术语境方面与资本主义条件下进行文学研究的差别、形式在中西方批评话语中的不同地位、形式与西方历史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发掘源于中国的文学研究思路和批评潜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其中的物化与物化意识引起了哲学界的“物化热”,他的物化理论是从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结构开始,得出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必然的现象,使人们丧失主体性和创造性,导致社会历史的二元对立,认为只有树立“总体性意识”才能克服物化。他的物化理论同时存在着许多不足,甚至严重的错误。笔者试图对他的理论作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第二国际理论家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柯尔施、卢卡奇和葛兰西分别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柯尔施把实践和理论视为一个整体,同时把两者统一于现实的概念;卢卡奇认为实践是联系主体和客体的中介,即理论通过实践改变现实;葛兰西把实践分为先进的和落后的两个层级,认为先进的实践带来理论的创新,而创新的理论指导落后的实践,从而把实践和理论具体地统一起来。这些思想给人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问题带来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历史和阶级意识》和《社会存在本体论》是卢卡奇在两个不同时期的典型著作,其先后思想的明显转变跃然纸面,究其原因,理论环境和理论方法论的变化可谓根本,笔者希望通过深入探究变化的原因,进一步阐释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需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涵需要不断丰富,这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的语境看,意识形态这个词是用来表示解决社会冲突的特殊手段、特殊功能。某种东西是否成为意识形态,这是由这种东西的社会职能所决定的。所以,意识形态是文学的职能规定而非本质规定。审美可界定为文学的性质或特点,而意识形态则可作为文学的功能或作用,二者是体与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