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1年8月,由日本提议的近卫文唐-罗斯福会谈经美日双方几个月的交涉最终被美国所拒绝。这种结局与当时的世界局势以及美日两国各自的国内局势密不可分,此时美日利益的协调空间已不大,再加上日本军方、美国盟国的反对以及美国对日战略优势所产生的自信,这些都使得这个会谈遭受流产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地理上印度支那指中南半岛。因为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把中国和印度的结合部——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该地区实际上包括老挝、越南、柬埔寨三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法国殖民地。1941年7月,日军武力侵占了该地区。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  相似文献   
3.
印度、支那和印度支那是高中历史教材涉及到的几个地理概念,很多学生搞不清它们的地理范围,甚至相互混淆。印度是国名,位于南亚,首都新德里,独立于1947年,是英国“分而治之”方针的产物。1947年前的“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很长时期里属英国殖民地。支那,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的著作中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后来在佛教经籍中译作支那、至那或脂那。近代日本曾称中国为支那。印度支那,通常指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如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中提到的“日内瓦会议终于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  相似文献   
4.
1942—1944年夏,罗斯福对印度支那的政策是反对法国重返该地区,主张将这一地区置于国际托管之下。但是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罗斯福不得不从现实主义考虑,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印度支那国际托管计划是受到美国理想主义中反殖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对战后世界规划的需要而提出的。虽然不可否认其带有某些反殖民主义的特征,但是从该计划的放弃可以证明,现实主义价值观显然是罗斯福印度支那政策的主导。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地缘关系而不是基于历史权利,法国政府、驻广东领事与印度支那总督府讨论西沙建灯塔、中国地方政府西沙主权宣示之事,内有觊觎西沙之念,但因内部意见分歧以及条件不成熟而作罢,此时亦有对中国西沙主权的"肯定"、对两群岛不归属于安南之论。两广总督派员勘查西沙、宣示主权,其目的和动机是针对某些列强的觊觎行为,并成为后来中国政府论证主权的重要历史证据。然而因对法国的动向不明了,中国政府并没有将其当作主要防范目标,致使相应的举措缺少针对性。中国政局的混乱和海疆意识的薄弱,使南海疆域危机处于逐渐加深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50年代初.面对朝鲜战争、印度支那冲突和海峡危机构成的钳制包围.为了打破西方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核垄断,抵御外来侵略,止战于未然。党中央、毛主席毅然作出了发展核工业、研制核武器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中央一声令下.干军万马在湖南长沙和新疆乌鲁木齐秘密集结.分别组建成立了代号为“309”和“519”的地质勘察大队,然后分头奔赴祖国的天南地北.专门寻找核裂变反应所需的铀矿资源。  相似文献   
7.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a war occurred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 due to France's occupation of Tonkin Gulf in northern Vietnam. The Qing Court government was defeated and forced to sign an unequal treaty. According to this treaty, France acquired in 1898 an authorization to build and operate railways along borders between China and Indochina. Soon after, Vietnam-Yunnan Railway was constructed to cut across the Red River and tropical forests of southern Yunnan and lead to Kunming, a key town of southwest China.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的“北约”围堵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直接参战、幕后援助乃至“打代理人战争”等方式,同新中国在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以及印度支那半岛几次过招,结果却屡屡败北。但美国并不死心,1954年9月8日,在美国极力撮合下,均对“共产主义扩张感到恐惧”的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南亚地区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印度独立前,尼赫鲁对印度尼西亚的民族主义运动表示坚决支持;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基于国家利益考虑,对印度支那的民族主义运动保持了不干涉的中立态度。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到1949年,美国的杜鲁门政府一面宣称在印度支那问题上保持中立,另一面却大力支持法国重返印度支那。长期以来,由于材料有限,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美国的印度支那政策未能深入探讨。近年来,随着相关重要材料的解密和网络化,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有了可能。资料显示,罗斯福政府曾提出印度支那战后脱离法国、置于国际托管之下的主张。但出于战后确保欧洲、抗衡苏联以及建立世界霸权的需要,继任的杜鲁门政府却正式承认法国对印度支那的主权,并在军事和财政上支持法国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统治,为法军重返印度支那提供了船只和车辆,准许法国人无代价地使用剩余租借物资,敦促中国国民党受降部队从印度支那撤军。此外,美国政府还支持法国采取"以越制越"的手段,策划"保大方案",扶植保大傀儡政权,以抵消越盟的影响,促使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合法化。这些做法给法国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统治提供了方便。了解这一时期杜鲁门政府的印度支那政策,有助于加深理解印度支那战争背后的大国因素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