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14篇
科学研究   4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65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名片源流探     
名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当今社会用得较为普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国古代早就把名片作为一种晋见交往的工具,并且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本文就名片的源流进行探讨,以求对名片有个更全面充分的认识。一、“谒”与“刺”名片在古代有很多称谓,据考,最早的称谓应该是谒。司马贞索隐:“谒,谓以札书姓名,若今之通刺,而兼载钱谷也。”这里的“谒”就是写着贺礼和姓名的名片。“谒”为名片,一直沿用到元代。  相似文献   
2.
3.
肖彦 《上海集邮》2002,(11):40-41
瑞典8月29日发行名为《瑞典料理之烹调》的小本票邮票,全套6种,主图是全国闻名的大厨师和烹调图书作者肖像及签名手迹,面值为标示性的“brev”,相当于现行国内信函基本资费5克郎。小本票由风行  相似文献   
4.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州,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等古典园林闻名遐迩,吸引着成千上万慕名前来参观旅游的海内外游客。清代光绪八年(1882年)三月王锡祺《南游日记》:“早起偕谷叔、蒸弟、钧甫等游留园,人各纳青蚨,方得人。”“园丁云每日游人以千计也”。可知当时游园就收取门票,且人数颇多。作为人园凭证的园林门票随着时代变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的火车站、公交站、人行道,甚至是街头的十字路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经常看到一些散发"代开发票"名片的人.他们顺手递给行人一张写有"本公司本着符合双方利益原则,可向外代开各种商品销售发票和服务发票"字样的卡片,卡片上留有一个手机号,但没有公司地址.要是你不接收,他们可能会一直追着你,强行将卡片塞进你的口袋或包里.  相似文献   
6.
罗雪挥 《中国新闻周刊》2005,(13):i004-i007
能被称为城市名片的建筑设施,是那些最能体现生活品味的所在。  相似文献   
7.
名片在现代社会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当前已成为人们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在社交场合,名片是自我介绍的最简便、快捷的方式,因此,名片已经成为我们现代人与陌生人搭建沟通平台的最直接又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不同场合应当使用不同的名片,这样可以给对方留下不同的印象。比如说,一般社交名片只印姓名、联络方式、传真等;而商务名片就需要添加职位、公司地址等相关信息,以增强彼此的可信程度;社交名片相反就不需要那些繁杂的职务、头衔等,否则容易增加与朋友之间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8.
名刺与名片     
张鸣 《中文自修》2011,(Z1):43-44
名片是舶来品,但大名刺可是地道的国货。中国人普遍用名片,是改革走到1990年代以后的事,开始的时候,大家还看不太惯,嘲谑地称之为"明骗"。的确当时时髦的人们,名片所载的头衔,多半名不  相似文献   
9.
2011年初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前夕,从1月17日开始,时长60秒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纽约时报广场的电子屏上隆重播出。每小时播放15次,从每天上午6时至次日凌晨2时播放20小时共500次,共计播放8400次。同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BBC也分时段陆续在欧美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播放该片。  相似文献   
10.
如何加强地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如何加强针对突发事件的对外宣传报道;如何采用对外宣传地方政策、基础设施与重点项目等手段,增强境内外对本地投资信心;如何引导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际经济互通互惠,利于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些都是地方政府希望媒体特别是外宣媒体能够助力的迫切需求。《中国日报》作为中国国家英文日报,成功地为地方政府打造英文名片,助推地方外宣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