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9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守英 《甘肃教育》2011,(15):59-59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的杰出诗人,咏史诗是其创作的重要题材,约占他全部诗篇的七分之一,而且成就卓越,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擅长将追怀史事与讽刺时弊融于一体李商隐的咏史诗决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为咏史而咏史,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明确的创作意图.是政治诗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在艺术上的创新是成熟地使用了近体的七律、七绝的形式,特别是七绝的大量运用。李商隐用咏史诗的形式写爱情、恋情是他的新创造。李商隐在其咏史诗中说理时大多能以形象、感情出之。总之,李商隐的咏史诗承前启后,是这一题材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唐宋咏三国诗内蕴丰富,在思想意识、文化观念、素材提炼等方面对"三国"小说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体现在"显"与"隐"两个层面。显的层面,为后者提供了创作素材,为其大量征引,构成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隐的层面,为后者提供了政治、道德、美学等文化层面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正>【整理者言】1992年1月上旬,父亲因病入住香港圣保罗医院,住院期间我曾陪过数夜,我清楚地记得他在昏睡中用常州乡音断断续续地说:"王朝的兵……王朝……的兵。"这些话令人惊而诧异。不过仔细地回想,生于1911年1月1日的他,一生亲历社会激荡,对过往念念不忘。而在人生旅途上,他并不都只是一个看客,始终与第二故乡——上海有着丝丝扣扣的粘连。以下的若干片断,均取自于父亲的自传、自述和谈话等。我借唐朝诗人胡曾《咏史诗》中一句作题目,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5.
许浑的怀古咏史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注重时空的塑造,不仅历史时空和现实时空相互交融渗透,而且时间感与空间感也相互生成转换;注重情与思的融合,使得哲理不至于沦为说教,使言情不流于肤浅;注重意境与意象的创造,将诗人的感伤情怀一唱三叹地表现出来,极富哀婉缅邈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萨玉衡是清代乾嘉时期闽派的代表诗人,其诗内容丰富,骏伟广博。其咏史诗,往往抒发不同于时人的见解,寄托自己对史实的评价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索,与现实的政治紧密相连,渗透了诗人沉重的忧患意识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分析其咏史诗,对了解其人格及其诗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咏史诗是诗与史的结合,中国诗歌的重要部分。有清一代,因社会历史各种因素,咏史诗发展进入巅峰,又清代女学兴盛,女诗人的咏史诗引人注目。乾嘉道年间的才女汪端,生于书香世家,著《自然好学斋诗》十卷,其咏史诗创作质优量大,备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曾娟娟 《大观周刊》2011,(17):14-15
中国咏史诗的创作历史久远,直到晚唐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李商隐与杜牧二人将咏史诗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们或“借古讽今”,或“以史鉴今”,以观照历史与现实,使咏史诗摆脱了过去的模式化。丰富的内容,别具特色的表现手法,以及他们所创造的咏史诗境等为咏史诗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前期,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作品蒙上了挥之不去的感伤情绪,但感伤并不能涵盖其所有作品,他任职秘书省期间的诗文就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创作心态,李商隐以此为契机,对诗文的创作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咏史诗是诗,又是诗化的史论,既反映了诗人的历史观,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咏史诗产生很早,《诗经》中的许多篇目已初具咏史诗的雏形,如我们熟知的《王风·黍离》。《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