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唐浩明历史小说所揭示的最大悲剧是生不逢时的悲剧,是人的华才美质被时代误用的悲剧。作者将曾国藩、杨度、张之洞等连成一线,勾勒出近代史上中西文化从“器物”到“制度”的冲突、融合过程。原有的文化法则在新时势面前失去功效,历史困境进一步深化文化困境,三者均以奇崛之才不仅殉了昏聩之主,而且殉了那个腐朽、没落的封建末世。“中体西用”最终成为“南橘北枳”。  相似文献   
2.
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是整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历史小说创作因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家痴迷于文化的视角,通过富有文化含量的历史人物的书写,重构想象的文化图景。从整体上来说,作家对传统文化是执认同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唐浩明 《上海教育》2006,(2A):70-70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编按]  相似文献   
4.
作家唐浩明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历史进行了现代性的反思,凸显着现代意识的精神:生命意识;民间情怀;人本历史观.  相似文献   
5.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唐浩明著,岳麓书社,2014年7月唐浩明为曾国藩研究第一人,名家评点名人之名著,通过点评曾氏日记,窥斑见豹探及其人文韬武略与生活态度,是一部熔文、史、哲为一炉的难得之作。20世纪80年代初,唐浩明的长篇小说《曾国藩》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学界研究曾氏的热潮。过去评价曾国藩。大抵支持过大于功,原因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死忠于清朝,清剿太平军、捻军过程中"残民以逞.杀人营野",并因此获得“曾剃头”“曾屠夫”的恶名;  相似文献   
6.
唐浩明历史小说所揭示的最大悲剧是生不逢时的悲剧,是人的华才美质被时代误用的悲剧.作者将曾国藩、杨度、张之洞等连成一线,勾勒出近代史上中西文化从"器物"到"制度"的冲突、融合过程.原有的文化法则在新时势面前失去功效,历史困境进一步深化文化困境,三者均以奇崛之才不仅殉了昏聩之主,而且殉了那个腐朽、没落的封建末世."中体西用"最终成为"南橘北枳".  相似文献   
7.
湖湘文化对唐浩明濡染甚深,但鲜有研究者从湖湘文化角度对唐浩明的历史小说进行解读和批评,并因此造成误读和苛评现象。本文试图结合湖南学界包括唐浩明本人对湖湘文化的研究成果,以“经世致用”、“忧患意识”等作为切入点,分析唐浩明进行文学创作的动因和自觉进行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揭示其历史小说的文化特征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8.
唐浩明笔下的晚清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腐朽的悲剧性时代。揭示人生悲剧命运的历史文化成因:传统的儒家文化本身潜藏着悲剧性,湖湘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的地域呈现,过分强调“经世致用”,“自强不息”,酿成悲剧的可能性也就愈大。曾国藩、杨度等的悲剧,既是传统儒士之悲,更是湖湘士子之悲。  相似文献   
9.
《第二课堂(小学)》2011,(8):F0002-F0002
4月15日,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个性·成长”作文大赛专家评审会在长沙召开。大赛特邀顾问唐之享,专家评委邹志强、唐浩明、谭大双、刘秋惠、郭建勋、谭桂林等出席了评审会。  相似文献   
10.
文学,本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建构行为。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唐浩明的历史小说充满浓郁的湖湘气息,体现出明显的湖湘文化精神。唐浩明的作品一方面褒扬实干经世,贬低清议空谈,表现为“学为苍生”;另一方面,于事功之外,主张修身、守静,强调“含雄奇于淡远”。儒家文化的“外王”与“内圣”,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与“心性修炼”在小说中得到了完整诠释。可以说,唐浩明的历史小说对湖湘文化精神,作了当代文学史上最为全面、系统、形象的文学诠释,并借此理性回护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