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布格罗     
《中学生百科》2011,(10):F0002-F0002
布格罗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末法国学院艺术绘画的最重要人物。布格罗追求唯美主义,擅长创造美好、理想化的境界,他创作了很多以神话和寓言为题材的画作,也有大量通俗题材的画作,其完美的风格吸引了大批艺术追随者和赞助人。他一生获得多种殊荣,成为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  相似文献   
2.
闵利平 《发明与创新》2011,(1):I0017-I0017
这项衬衫速成技术是莫奈·托里斯博士和他在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的研究团队的发明成果。 他一直想制作没有接缝、制作简单、穿起来舒服贴身的衣服。他跟同事一起研制出了用棉纤维、聚合物和溶剂做的衣料罐。拿自己喜欢的颜色,往身上喷。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11,(5):23-23
3月12日,《国学新视野》(春季号)正式创刊。该刊物由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联合创办。作为一份高端学术刊物,《国学新视野》由何志平、纪宝成担任编辑委员会主席,邀请了大批海内外国学鸿儒担任编辑顾问,并面向全球发行。  相似文献   
4.
邵盈午 《文化学刊》2009,(5):131-138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停办,从表面上看,其主因似乎是由于王国维、梁启超的相继殂谢,不复为继。但从深层原因分析,国学研究院的特殊定位与所面临的时代风潮的冲突、传统学术在近代学科体制转型过程中所遭逢的两难困境,以及传统书院式的通才培养与现代教育对专才的倚重之间无可避免的内在矛盾,恐怕才是其自我终结的深刻原因。腾实飞声的清华国学研究院,距今已逾80年;它在历史上的存在虽仅4年,但其影响却不容小觑。今天,我们重新“回首沧桑路”,虽然此举未必能够对现代的学术运行制度、学术评价体系的弊端提供直接的应对效用,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人文境界的象征,它至少可以为当代学人和现行学术体制提供一种反思,一种参照,一种文化自省,一种价值理念,乃至一种精神范式与人格自律。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初年国学思潮兴起之时,四川于1912年首创国学院并刊行《四川国学杂志》,廖平、刘师培和刘成圻皆推动了四川国学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国学运动的中心向西南转移,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西迁,国学家和学者云集四川,特别是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和傅斯年领导的历史语言学派的发展壮大,给四川引入了新的国学观念和科学的考证方法。这使四川国学与主流学术融合,改变了国粹主义的态度和旧学的方法。1949年成都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的解体,标志四川国学运动的结束。四川国学运动是中国二十世纪国学的一个缩影,从中可见国学运动摆脱国粹的约束而走上新的科学道路的历程,从而可认识国学的真实性质及其历史经验对我们现在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将从快速生长草木中提取的糖转化成一种大分子,即聚合物.该物质可用来制造塑料。虽然市场上已经有玉米等天然物质制成的塑料,但它们降解速度缓慢。塑料通常由石油制成,而新发现不仅能够节约石油.还有可能让人们在家用塑料堆肥。  相似文献   
7.
盛盈 《教书育人》2004,(10):16-17
美国高校在录取新生时,通常要求申请入学向学校提供其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即学术能力测试)或ACT(American College Test,即美国学院测试)考试成绩。这是当今美国最为主要的两种高校入学考试形式。SAT考试是美国的一家私营教育机构ETS(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即“教育测试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8.
金强 《教师博览》2012,(9):26-28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个年轻的学子,被众多学术大家交口称赞为“天才”。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梁启超与其甫一见面,就称其为“天才”;钱穆谓其“天才英发”,并对其寄予厚望,“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同为清华国学院导师的陈寅恪盛誉“张君为清华近年学术品学俱佳者中之第一人,弟尝谓庚子赔款之成绩,或即在此人之身也”;而他的齐年好友谢幼伟则说“不是天才,绝不能有这样的成就”;孙次舟也说“素痴先生是称得起所谓‘天才’的”;许冠三三称其为“近八十年来罕见的史学奇才”。  相似文献   
9.
黄朴民 《中国德育》2014,(15):37-40
正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儒’的文化史的考察"。作为国学院的一位老师,我一直考虑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怎样回归"国学"的本体,本相到底是什么?第二,怎么来认识国学的价值?国学在今天究竟还有没有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国学"不是一种简单的怀古,不是做象牙塔的学问。我们所从事的国学教育与研究,跟今天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和未来的发展也有联系。第三个问题要回答的是:怎样展望国学的未来?今天,我的讲演就是从"儒"这个问题出发,对人生处世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刘亚轩 《教育评论》2014,(5):147-149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意大利那不勒斯中国学院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学院的创建人是清初来华的传教士马国贤,其办学的目的是培养中国本土的传教士,那不勒斯中国学院是中国传教人才本土化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