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眼下新一轮城市扩张中,自建房之下的土地,将再次收归国有,经过国土部门的“招拍挂”出售给开发商,渐次形成开发商垄断城市房屋供应的情形。  相似文献   
2.
房地分离:不安的城市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房权和地权在法律规定上是一致的,但在城市房地产开发实际操作中的分离,令人们的房产权始终处于不安的境地,即使那些当年拥有完整的房地所有权的老私房主,也不能例外[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奉天省地权转移速度大大加快,其动因主要源于土地清丈和移民垦殖。土地丈放促使土地所有权的下放转移,而移民垦殖则是对下放转移的土地所有权进行了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国时期城乡土地庙仍到处可见,但以往较少从民俗学视角研究该时期的城市土地庙,更很少有人研究城市土地庙与地权的关系,然而,民国时期北京内城土地庙是值得拓展研究的一个个案。这项研究可从三方面进行,即民国时期政府监督管理下的北京内城土地庙土地和寺庙空间的管理分配、土地庙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政府与市民合作利用土地庙的方式等。近半个世纪城市土地庙大都被拆除,因此利用田野作业方法开展民俗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既有对征地拆迁的研究多采用抗争政治的视角,认为征地拆迁中之所以会出现诸多问题和冲突,关键就在于政府对农民的掠夺与农民奋起抗争.然而通过考察城郊农村征地拆迁前农民对征地拆迁的预期和态度,发现城郊农民非但不反对征地拆迁,反而盼望征地拆迁,积极地为即将到来的征地拆迁及其利益博弈做准备,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政治社会影响,包括村庄派性政治、地权冲突、人际关系瓦解等.这些问题和冲突一直延续到征地拆迁过程并影响着征地拆迁.  相似文献   
6.
发轫于30年前的中国改革开放,首先来自于小岗村的实践.实践引发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此后中国农民和农村释放出的无穷潜力,为早期改革的成功提供了若干发展动力。然而,改革30年后,中国农村和农民收入并没有持续改革初期的持续增长。相反,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在经历了奇迹般的增长后,“三农”反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未来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农业体制建立需要以清晰的“地权”为基础,国家坚定不移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但应赋予农民以持久的经营地权;中国应摒除“一刀切”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工业管理机制,创建私人农庄、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体制,鼓励各地不拘一格地探索和创新应用能够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8.
土地制度从原始公有制到古代私有制,至于现代私有制。具体言之,从古代公社制到古代小农制,及至庄园制,再到现代小农制,及至农场制,显示世界地权进化的一般途径。  相似文献   
9.
诸子均分的财产继承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相承而不变的一种制度。这个制度推动了地权的分散,又促进了地权的集中,它对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小农土地所有制为内容的封建经济结构的长期延续,起着保证作用。诸子均分的继承制度是中国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这是农民阶级反抗阶级压迫、民族侵略的思想基础,同时它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累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中国一再重建,也是因为诸子均分的继承制度始终促成并保持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力量对比,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地由于承担着农民的生存保障功能.必然导致土地使用权的均分。但温饱目标之后农户开始追求市场化收益,却面临着交易成本过高的局面.有资金实力的实体则受困于地权制度而无法实现土地的市场化集中。在现行制度安排下,较低交易成本和较高组织效率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就是将农业生产环节纳入企业内部,使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过程成为由市场化不断转化为企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