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体育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伦理是教师在教育世界中的人伦之理,即教师与自我、与共同体、与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之理。它在农业时代具有明显的神权型塑性质;在工业时代具有浓厚的科学型塑意味;在"互联网+"时代将走向自由审美之境。就教师与自我的关系而言,它遵循"君子儒—专业者—思想者"的嬗变;就教师与共同体的关系而言,它遵循着"同于道—同于业—同于研"的路线;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它遵循着"仰为师—从于师—朋友师"的趋势;就教师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它遵循着"敬为贤—敬为知识分子—敬为创造源"的方向。走向自由审美的教师伦理,必须从专家走向思想者;从关注知识走向关注生命;从主客分离走向心灵互融;从知识源走向创造源。  相似文献   
2.
从历时性维度而言,"中国传播学"概念演进有三个主要阶段: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几乎全盘接受以美国为主的经验主义传播理论;1990年代,以传统文化为理论资源,力图从历史经验中辨识本土的传播特征,强调传播学知识生产和理论体系的"本土化";世纪之交以来,以对传播学"本土化"的思辨、争鸣与实践为基本特征,既强调理论的普遍性,又重视文化与国情的特殊性.从共时性维度而言,知识实践者所采用的"中国传播学"大致有广义、中义、狭义三种意涵,尤以中义最为切近,强调必须以中国社会的独特性为根本.其意涵由"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 "传播学"两部分组成.总的来说,"中国传播学"概念的演进是伴随着传播学知识生产群体的学科认同和学科意识的成长而不断勃发、不断显化的过程,是所有从事传播学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社会行动者共同建构、型塑,向着一个无尽的方向努力奋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县"在中国作为一种基本的国家地方行政区划单位是经过长期演变而最终形成的.其演进的外在表现为由"县鄙之县"经"县邑之县"到"郡县之县".其演进的内在机理为:以封建制的内在矛盾为原始驱动力,以早期君主专制思想为理论指导,以对土地人口与权力的争夺为客观物质基础,诸侯则为完成这一历史变迁的主角.同时此演进过程也是型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过程,而这一点正是"县"演进的最大历史功用.  相似文献   
4.
士绅是传统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复合身份决定了对此类群体行为方式的研究具有多层面的价值,如从中可以考察传统知识分子的性格、透视国家与民众的关系以及地方社会自治的性质问题.然而学者目前大多侧重于士绅政治角色、经济地位等问题的探讨,对士绅文化权力挖掘甚少,而对作为文化权力集中体现的教化权力的研究则更是极为缺失.士绅教化权力的来源直接型塑了士绅教化的图景.本文意欲探究明清时期士绅教化权力的来源机制,以求裨补研究的不足以及为进一步认知明清士绅教化图景提供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行政文化的历史变迁入手,揭示了服务型行政文化的核心理念及其产生的必然性,同时提出了构建服务型行政文化范式的建议,进一步研究了型塑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信仰是人类把握宇宙与人生终极意义的意识形式,它与作为“多样性力量关系总称”的权力彼此内生、互为规约,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命的两极。信仰的形成、传播与发展,乃至其危机的化解,既得益于权力的促成、佑助和拯救,又受限于“他者”权力的抗争或解构。而权力本身的变动不居和支配性诉求的内在悖论,注定了权力在寻求信仰支撑与辩护的同时,又在不断流变中期盼向信仰层次的质的跃迁。  相似文献   
7.
教育哲学的价值并不在于为教师提供了多少操作技能,而是体现为涵养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哲学涵养教师的教育智慧的内在机理是借助教育理念,助产教师的"教育学意向";秉持哲学眼光,型塑教师"问、思、行创新"的精神品质;凭借理论思维,廓清教师的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8.
体育场域的型塑与弱势群体的体育境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场域、资本和惯习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几个核心概念,体育场域是社会“大场域”的“子场域”之一。体育场域之所以能够型塑为社会子场域,在于它有其自己特定的资本归因和惯习特征。弱势群体由于资本的短缺、社会的层级区隔带来趣味的分野,造成他们不堪的体育生活境遇,甚至于还可能游离于体育场域之外。政府的功能在于调整这种区隔,给弱势群体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以内驱力、认知和情绪为平面维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外观立面建构大学生创新人格立体结构.营造创新人格培育环境、细化高校创新教育改革措施以及拓展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是型塑大学生创新人格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母体,教育学的研究范式也深受时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哲学是一种存在论和认识论的哲学,也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哲学化的结果.传统哲学型塑了传统 "科学范式"的教育研究.随着生存论哲学的转向,教育研究范式也开始从"科学范式"向"人文范式"变革,开始关注教育中的"人"和"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