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1篇
教育   686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2.
3.
该文从文本出发 ,对北宋大词人贺铸的名作《青玉案》及其几首步韵之作进行了剖析。视角新颖 ,见解独特  相似文献   
4.
汉语声调分为“阴阳上去”四声,正常的孩子在上学之前,经过3—5年的自然社会学习,整个语音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尽管不能用文字交流,但是完全能够应用语音进行交流,识字的过程只不过是把文字和已经建立的语音体系对应起来。而聋生却是通过拼音、汉字的学习来学习语音体系,这与自然学习的规律正好相反。所以聋童的声调教学对其掌握语言文字有着极为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有伴随自己一生的姓名,我们的姓名都寄予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包含着独特的寓意,而作为以两三个字来标记一个社会符号的姓名,就应该具有在语音上和谐、不拗口,读起来响亮、易记等特点。以兰州大学2006级本科生姓名为语料,试从姓名用字的声调特点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姓名的声调组合特点并尝试对其原因进行探析。通过研究发现,姓名中阳平声调最多,上声最少;男生姓名更多地选择阳平声调,女生姓名更多地选择去声。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别对不同汉语水平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进行了汉语声调的听辨实验。实验结果发现维吾尔族学习者容易混淆二声与三声,因此二声和三声的听辨正确率较低,一声和四声的听辨较容易。由此推断维吾尔族学习者首先习得一声和四声然后是二声和三声,同时不同的语音环境时声调辨别正确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忠全 《物理教师》2005,26(5):43-43
当声源和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波频率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著名的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新版高中教材中新加的一节.在这一节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说法或习题:人站在路旁,听到迎面驶来火车的鸣笛声,声调会越来越高;火车驶去时,听到的声调越来越低、其实,人站在路旁,听到驶来火车的鸣笛声不是越来越高,而是越来越低的,现分析推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听泉     
总以为清泉是需要用耳朵倾听的。也总喜欢在某个朦胧的黄昏,微闭双眼,来听听泉——那来自深处的天籁。"叮咚——叮咚——"没有浮躁的喧嚣声,没有嬉闹的嘈杂声,泉的声音是如此的清逸、澄澈,宛如一位智者在幽静的山谷里踱步。有时也不免叫人疑心,是哪位隐居的女子正感叹身世,弹出断断续续的琴声?"泉眼无声惜细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统计法,全面统计了江有诰《诗经韵读》中为韵脚字标注的声调,共计277字例。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江氏给韵脚字标注的声调大部分是正确的。但同时发现,江氏未能认识到声调的发展变化,为追求"声韵谐适",改易了31字例的声调,这是他早期理论认识上的缺失,也是其古音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