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广记》记载了众多的鬼故事,卷329"杨瑒"篇所述有诸多反经失常的情节,卷316至卷355共40卷的鬼故事中,也有多篇与"杨瑒"篇相类似的反常情节,并且这些小说人物都经历了遇鬼而亡,这些故事相互结合起来分析,可推导出其实质上写的是借助鬼作幌子来实施谋杀的行为。另外,分析其叙事结构,也有助于正确理解此类作品的真实作意。  相似文献   
2.
1 为什么要修《四库全书》 盛世修书,这是中国的传统。宋太宗命令大臣学士修《太平广记》500卷、《太平御览》10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宋真宗进一步继承这个传统,修《册府元龟》1000卷。称为宋代四大书。明代永乐皇帝诏修《永乐大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非常值得骄傲的一部大书。清代康熙皇帝诏修《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成亲王胤祉让他的门客陈梦雷修了一部10000卷的大书《古今图书集成》,雍正四年用铜活字排印5020册。  相似文献   
3.
开元制衣女     
开元中,颁边军纩衣~①,制于宫中。有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曰:“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②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③。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④。”兵士以诗白~⑤吁帅,帅进~⑥之。玄宗命以诗遍示六宫,曰:“有作者勿隐,吾不罪汝。”有一宫人自言万死。玄宗深悯之,遂以嫁得诗人。仍谓之曰:“我与汝结今身缘。”边人~⑦皆感泣。  相似文献   
4.
佛教传入中国,其诸神鬼的形象也必然受到中国本土化的影响而发生转变。本主要分析了“夜叉”在《太平广记》中的形象。并对“夜叉”形象的流变进行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宋代李昉等编辑的<太平广记>是宋以前小说的一个集合,尤其是唐代小说.而历史上宋以前的朝代在对外交流上已经比较频繁,在小说里出现异国形象已经不可避免.<太平广记>里的胡人形象虽然并不算多,但从这些零星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在宋以前中国人眼中的胡人形象,从而探析出现这种形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美玲子 《教育》2011,(7):24-25
明星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传说,据说是华山仙女的名字,《太平广记》中就有仙女明星“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之说。明星也用来专指金星,因为金星是较亮的星星之一,所以人们就以明星来比喻成绩卓绝、才华出众的人。  相似文献   
7.
太平广记》作为一部小说类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和文化的内容.对《太平广记》的佛教文化方面的研究,很少提及佛教造像这类雕塑方面的内容.对于我国古代佛教造像的研究方面,研究者们极少在文学作品中涉及.因而将历来文人士大夫眼中不足道的雕塑与“自来无史”的中国小说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是有必要,并且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八仙的由来     
1.八仙都是道教神话人物.他们的传说从很早就有流传。《太平广记》称西蜀道士张素卿绘制八仙图,画的是李耳、容成公等八人。  相似文献   
9.
镜象化是中国化史上一项独具个性的内容。其中《太平广记》的镜象故事就较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化现象。本从“鸾鸟双鱼、阴阳和合——镜鸾与婚恋主题”,“耀通三界、光照天地——镜媒与神仙主题”,“镇邪去恶、降生吉祥——镜异与灵怪主题”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中国言小说中镜象化的类型及其化意义,以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中国。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尤其是神仙道教小说中,葫芦是重要的道具。《太平广记》中收录的多篇小说都涉及了葫芦,此时的葫芦形象已初步具备道教文化的特征与雏形,而明清神魔小说中的葫芦功能之奇异、威力之巨大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是小说创作技巧日趋成熟的体现,更是道教文化世俗化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