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秋瑾夫妇关系并非如以往所说的“毫无感情、分居、决绝”。丈夫王廷钧温文善良,两人虽有性格、能力的差异,仍和睦安宁,友朋们多次谈及这点,秋瑾早期诗词也未脱风花雪月的范畴。唯一遗憾是王廷钧才情不足,不能夫唱妇和,青史留名。变化发生于秋瑾随夫进京后,读新书新报,开阔视野,也激活了侠气与个性,坚决要做“让男人屈服”、“让男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夫妻感情恶化,但关系仍存。秋瑾想去日本留学,王廷钧专程去日籍友人家,恳求他们同意。双方去世后,也曾按习俗合葬。  相似文献   
2.
汪文学 《寻根》2005,(5):28-35
中国古人理想的夫妇之道,是相敬如宾,情如兄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道德家又特别强调夫妇间的等级秩序,讲夫为妻纲,妇敬顺夫,而于夫敬妇一面,则语焉不详,或略而不论。理论上的特别提倡和反复申说,正是缘于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或者说,理论上的反复强调,往往是基于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某种与理想状态相违背的事实,这种事实,就是人们常说的男人“惧内”问题。在本文中,作者将从重新检讨男尊女卑观念入手,对男子“惧内”之事实、根源及其后果,作深入的述论,以明夫妇关系中被人们忽略的另一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周易》是一部讲阴阳之道的书。它肯定了男女结合为人伦之始,强调婚恋要"欣悦而动"。在夫妇咖何和谐长久相处方面,它主张正直、诚信,交流、沟通,管理、分工,勤俭持家、适度消费,居安思危、戒惧谨慎。这些观点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如何巩固、改善夫妻关系,走出家庭危机,对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等,都有借鉴价值与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夫妇关系的存在形态经历了从原始和谐的自然组合状态到道德意义的高度浓缩状态,"举案齐眉"的出现成为儒家文化关于理想夫妇关系的形象表达,是对安于"妻位"者的称颂,其文化的深层意蕴指向男权社会中女性独立人格所遭遇的贬斥和漠视.  相似文献   
5.
唐代妇女的家庭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妇女的家庭地位较之其他朝代要高,这可以从唐代妇女的经济来源、家庭财务管理、婆媳关系、婚姻观念与夫妇关系等诸方面的考察中得出结论,其原因有唐法律的宽松、妇女参政的风气、少数民族风俗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