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锦春 《图书馆杂志》2006,25(5):70-73,69
《<说文解字>校订本》校勘精良,极便使用。本文试对其中一些衍文、夺文、讹误和标点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以剔刘其微瑕,以期能提高该书质量。  相似文献   
2.
谥法的制定与周公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否为其所制尚未有定论。谥法的来源与依据也是众说纷纭。基于各种史料,谥法与中国古代起号的习惯息息相关,可以说号是谥产生的一个原动力,也是谥的前身。上古帝王有号而无谥,后人却依号而制谥,号与谥微妙的关系,反映着中华民族重祖文化的深入与升华。  相似文献   
3.
谥,是西夏丧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和其它事物一样,有其产生、发展的历程,并与西夏社会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对死者加上美善之号,不是追思在天之灵,而是带有浓厚的政治宣传色彩。  相似文献   
4.
张泽科 《四川教育》2003,(12):13-16
100余本展现儿童个性的自荐书“一”字型铺开,串起孩子们五彩的梦!精美的封面、清新的简介,学业成绩、特长发展……快毕业了,想上一所好中学,孩子们想了个招儿:每人做一份“让人一看就喜欢”的自荐书。成都高新三小的孩子如此“非常举动”,灵气何来?中高年级的许多孩子学习信心、上进心都程度不同的出现了消减。三年前,高新三小调查发现,沿袭多年、在标树榜样、导向激励上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三好学生”评价模式有明显的功能局限:手段单一;过程关注不够;忽视个体差异;面向少数、范围狭窄,学生参与度低……大面积学生存在激励危机!三小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通过学习杜甫,建构了自己的诗法理论,其要点是夺脱换骨。黄庭坚创此诗法理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他的个性是分不开的。黄庭坚的诗法理论被他的门徒奉为金科玉律,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的理论。历代都有诗话对它进行宣传、发扬,但随着江西诗派的发展,其诗法理论也暴露出很多弊端,后人对他的理论进行了反思并给予批评和修正。  相似文献   
6.
《史记·屈原列传》有这样一段话:“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二版的《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是这样注解的:夺,强取。与,是不给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提出了一些商讨意见。 1、对《论语》的“论”肯定了“论,伦也”的刘熙解释,不同意杨先生对此解的否定,同时也提出了“论语”应解为“富含事理的语言”也与杨先生解“语言的论纂”不同。 2、对“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及其它三个“夺”字解释多歧,认为不妥,提出这三个“夺”俱应解“失”、“丧失”。 3、对“后生可畏”及其它共六个“畏”字杨先生和刘俊田等俱解“怕”认为失误,这六个“畏”字俱应解“敬”。 4、对“足踮蹜如有循”的“循”认为宜解“逡巡”,不同意杨先生解“沿着(独木桥)走过”。 5、对“勿欺也而犯之”的“而”字认为不应解转折连词,而应解“能”“能够”。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杨继振藏本第三十五回有一小段文字讹乱殊甚,不堪卒读,如不仔细比勘,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该文花力气清理了这段乱麻,对造成讹乱的原因和过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试图还它以本来面目。由此人手,通过对现存诸本的全面校勘,弄清了本回几个版本之间的亲疏关系。  相似文献   
9.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一节,讹误颇多,是小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笔以为,先前徐复先生对此所作的校勘及注释,论证精审,值得借鉴;惜乎学界仍多沿用旧注。本梳理历代注疏,并作再正。  相似文献   
10.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