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6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璀璨耀目的唐诗中 ,寄夫诗是很有特色的。透过这些诗篇 ,让我们了解到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唐代妇女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2.
赵银棠(1904-1993),又名赵玉生,纳西族第一位女作家、女诗人。一生磨难的她,生前著有《玉龙旧话》(玉龙旧话新编)、《纳西族诗选》(辑注)、《雪影心声》、《历程实录》等。这在人口仅有二十多万、1907年才有女子学堂的西南边地少数民族纳西族来说,是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3.
一字笔画最少,可是经诗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为神奇。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曾写过一首一字到底的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颦笑,一人独占一江秋。清代女诗人何佩玉,擅长作数字诗,她写过这样一首诗: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  相似文献   
4.
①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1806—1861),又称勃朗宁夫人,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诗人。她幼年时家境富裕,受过良好的教育。在领地四周,她常骑着小马访问附近人家,并经常同她的11个兄弟姐妹排演舞台剧。②10岁之前,她就已经阅读了若干莎士比亚的剧本,伏尔泰、卢梭等人的著作,部分荷马的译著等。12岁时,她已经写出了不少叙事诗。  相似文献   
5.
谢鹏 《中学生百科》2011,(23):26-28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诗人赫塔·米勒。米勒生于罗马尼亚。1987年移居西德,现居柏林。1982年,她出版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之前曾多次获得德国的文学奖项。2009年米勒的获奖,也是继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席姆博尔斯卡之后,又一位女性以诗歌获得此殊荣。  相似文献   
6.
晚清民国时期,坚守传统诗词创作的女诗人在时变中打破传统文学话语体系,让创作焕发出新光彩,潮汕女诗人在文化转型期的诗词创作尤值关注。潮汕地处地南沿海,崇尚儒学,晚清以来社会呈现新旧并存、中西交汇的多元特征。女诗人深受传统文化、地域语境、时代观念的影响,诗词创作题材更为广阔,情感更为丰富。潮汕女诗人卢蕴秀、游郁英、许心影等的诗词创作涉及纪事诗、山水诗、纪游诗、怀古诗、赠别诗等,既反映近代潮汕地区的文学风貌,亦可窥视地处东南沿海女性在时代变迁中的经历与情感体验。分析其创作的诗词,可发现创作时的艺术风格、价值观念与所处的时代文化环境相密相连。考察这一时期潮汕女诗人群体风貌,对重构近代地方文学景观、理解近代岭南文学乃至中国文学有着独到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郁东把新出版的又一本诗集《追赶春天的花朵》送给我,一看,一百多首诗近三百个页码,算是泱泱诗文了。这是近年来,他在云南这片隐密的土地上生活的诗的又一次喜人收获,也是祥云诗群的又一次证明。而波兰女诗人希姆博尔斯一生写了二百来首诗,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此一比较.是赞扬郁东在诗歌创作上的勤奋,以及祥云诗群在大理的活跃。  相似文献   
8.
奈莉·萨克斯于1891年12月10日出生于柏林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原名莱奥妮·萨克斯。母亲名为玛格丽特·萨克斯,父亲威廉·萨克斯是一位发明家、制造商和业余钢琴家,萨克斯是家中的独生女。这是一个信奉自由主义的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卢筱雯 《江汉学术》2021,40(4):63-72
在当今的离散讨论中,身份认同的诘问、"家"在何处的命题伴随着全球化加剧移动的速度,移民对文化、社会的认知不再仅局限于单一面向,逐渐扩张为男女性别的冲突、个体价值的探索,甚至是后殖民的问题与研究.华裔离散诗人、作家作为中西方的沟通桥梁,为异质文化下的离散经验提供许多案例,特别是中国移民女作家以独特的双边视野建立写作框架,...  相似文献   
10.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畔西门城楼上,共三层,精构细筑,气势宏伟。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宽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除守此州,每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著。"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膝子京谪守巴陵郡时重修,并嘱范仲淹撰《岳阳楼记》,岳阳楼自此名气更大。后几度废兴,至清同治六年(1867年)再行修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