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娜拉出走"是"五四"时期独有的时代话语,并因其所蕴含的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被赋予神圣伟大的地位。但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沉樱以她的作品在不经意中对其进行了解构,以其作品中女性人物的遭遇,深刻揭示了娜拉出走的盲目性、脆弱性及不彻底性,表现了作者对于女性解放之路的独特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二三十年代一部分知识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新文学对封建家庭的纲常伦理持一种激烈的否定态度,而“出走家庭”的娜拉也成为了风尚一时的文学典型。这种“个人主义”的反抗由于缺乏动摇社会制度的力量,很快就陷入了僵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庭与个人的矛盾让位于家庭与抗战的矛盾,因此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需要重新肯定家庭的作用:“救亡”的叙事将对家庭的反抗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出走家庭”必须与“保卫国家”结合起来。在这套话语框架中,不再受到压迫的个体却仍然在家庭和抗战的之间顾此失彼。因此,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不但需要超越五四式反抗的盲目和任性,同时需要对新的裂隙进行弥合。  相似文献   
3.
范维哲 《语文知识》2012,(4):108-110
娜拉形象是中国思想启蒙领域重要的角色符号,在现代文学中被赋予了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中国式娜拉形象在出走和回归的摇摆中呈现出子君类型,白流苏类型,以及冷清秋类型。  相似文献   
4.
《小学时代》2008,(12):40-43
美琪和美雷经过努力终于变成了实习小魔仙,还得到了魔仙女王亲手送给她们的魔法礼物。当她们和同学潘小圆在滑冰场溜冰时,巧遇严莉莉及其死党。挑衅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6.
《出版参考》2015,(3):47-48
2014年7月,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套引进类少儿文学读物——《无敌特工狗》(8册)。该套丛书由获得红房子儿童图书奖等诸多奖项的英国作家安德鲁·寇普所著,英国的著名插画师克里斯·穆德和詹姆斯·德·拉·鲁为丛书绘制插图。丛书集侦探、冒险、幽默于一体,采用漫画与写实手法绝妙结合的插图,外加优质的中文翻译,给正在犹豫如何为刚刚读完"桥梁书"的孩子选择读物的中国家长们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互文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互文性概念表明,每一个文本都不会是孤立的存在,它总是利用和征引其前的文本而又被其后的文本所利用和征引,因此,对单个文本的孤立解读,永远不足以阐释文本的实际意指过程。依此理论来观照《青春之歌》,将人物形象林道静置于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环环相扣的语义流动场中,发现主人公林道静的塑造绝不是横空出世,其本身折射、渗透、连贯着三重角色,分别是:五四启蒙时代的出走娜拉、讲述话语时代的政党女儿、话语讲述时代的单独个人。  相似文献   
8.
对俄国批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挪威作家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形象进行比较,一方面,从相似的追求平等、爱情自由来探讨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从在觉醒过程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结局的不同来探讨不同的觉醒过程。分析了相似平等的原因,从社会背景和作家的创作心理探讨不相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末日决战     
<正>从35亿年前,海洋中诞生第一个生命开始,地球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动物。没有哪种动物能和恐龙相比——从三叠纪到白垩纪,这个拥有1000多个种类的庞大家族,统治了地球上海陆空不同领域,主宰世界达1.6亿年之久。恐龙统治地球的年代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只能通过化石去推测和想象那个久远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五四文学作为研究蓝本,分析并探讨了深受易卜生的《娜拉》所影响的两大类型人物形象,一是觉醒之前的封建礼教下呻吟的“玩偶”型女性形象,一是提倡个性解放并勇敢走出家门的叛逆者女性形象,再现了五四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艰难过程和苦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