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印度从20世纪中期以来就开始了一次次的婚姻家庭法改革。但是在传统习俗的束缚、宗教私法的干涉和印度教原教旨主义的影响下,总是屡屡受挫,它决心消除的嫁妆制度不但依然存在,反而在有些偏远地区愈演愈烈。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印度嫁妆制度的由来与历史嬗变,旨在增加人们对印度文化中这一怪诞现象的认识,唤起人们对印度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关注与同情。  相似文献   
2.
一字拾趣     
<正>一字嫁妆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铭。一字家书  相似文献   
3.
清代,婚嫁论财之风盛于前代,“富家嫁女务奢妆奁之丰厚,贫家许字大索重金,甚有因嫁女而荡产,缘娶妇而倾产者,以至穷苦小民,老死而不能婚”。婚嫁成为人们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嫁妆问题尤为突出,“夫世人娶妻,必访其奁具厚薄为取舍”。可见,嫁妆的丰俭对婚姻缔结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早期,英国家庭的财产分配方式中虽然还保留着中世纪的一些传统,但与此同时,"独立财产"出现,遗嘱权也被广泛使用,其特点就是保护财产所有权的独立和保障财产所有人的个人意志.这些新现象的产生,是产权制度逐渐明晰化过程中的一步,是资本主义崇尚个性,倡导个人意志自由的重要表现,体现了英国正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日前,上海调解员柏万青借助媒体,对"贞操嫁妆论"作出正式回应:此言源于美国谚语:"女孩的贞操是给婆家的最好的陪嫁。"在以"调解邻里纠纷"为主要内容的一档节目中,柏万青曾说:女孩的"贞操是给婆家的最好的陪嫁"。没想到这句话竟引发了"贞操"大争,"封建"、"倒退"等说法不绝于耳。还有文章称:"贞操嫁妆论"是道德绑架。甚至有人说:"改革开放都多少年了,还谈  相似文献   
6.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1,(11):28-29
给力的车牌号 有个富豪想买车,但一直挑不到好的车牌号。车行老板说:“这个车牌不错,您瞧100544(动动我试试),保证没人敢惹您。”  相似文献   
7.
唐代形成提供丰厚嫁妆的习俗是古代婚姻观念由尚门第向重财婚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唐宋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资助的10贯钱可看作是嫁妆的最低消费,稍微富有之家的嫁妆已十分丰厚,公主的嫁妆约为500万贯,县主的嫁妆约为3630贯。厚嫁的社会风气产生了贫女难嫁、婚姻愆期、卖女娶妇等社会问题。社会和国家主要采取亲友和政府出资助嫁两种措施来应对这种习俗。  相似文献   
8.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虽然对彩礼的返还作出了规定,但由于规定过于简略,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且我国法律并未对嫁妆的问题作出相应规定。本文从利益平衡的角度讨论了彩礼的范围、性质和彩礼返还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关于完善彩礼和嫁妆返还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仁宗和哲宗时代,与嫁妆相关的国家法律文本被重新修订,修订的趋势是嫁妆类法规的日趋细密,修订的结果是承分人序列的增加和改变。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北宋中后期的户婚财产立法宗旨:在照顾血缘亲情和同居之谊的同时,通过法律手段对社会财富进行再次分配,以消弭争讼,稳定社会,同时兼顾社会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义利观念的根本转变,导致婚姻关系中的门第婚让位于财婚,婚姻论财成为一种颇具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本文对嫁妆的内容、数量、来源、归属作了梳理。这种婚姻论财的最大受益者是出嫁女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