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4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常说,陪伴是长情的告白,可我们却很少把这种告白给我们的父母。再多的活动形式,不如一次切实的行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敬父母从心做起,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希望我们全体同学都能行动起来,回报亲恩,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2.
柴田 《家庭教育》2011,(10):44-44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目,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过节时,人们除了参加各种文娱活动,还要开展各种敬老活动。1989年,国家确定重阳节为“老人节”,这不但是老人们的节日,也是家庭成员对老人尽孝道、表爱心的节日。  相似文献   
3.
孝亲: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亲是陶养人性的第一堂课。作为爱的教育的原点和社会道德的生长点,可以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所必需的伦理精神,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理应由孝亲为逻辑起点而展开。  相似文献   
4.
孝亲思想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孝经》、《丰L记》等儒家经典著作当中。儒家尊亲重孝。“孝”不仅是指孝顺父母,还包括敬爱兄长,并且扩大到行孝于天下,爱天下之众人,达到儒家“仁”的境界。这些孝亲思想在S.5588残卷也普遍有所反映。佛教为赢得信徒与减少传教阻力积极调和儒释之争,主动吸纳儒家孝亲思想,再加上敦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一地区的佛教俗文学中存在大量的孝亲思想,这对佛教的中国化进程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敬老爱幼是人类社会的传统美德。有趣的是,在动物世界中,也不乏这种现象。今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老年人就是关心自己的未来。【引言】孝敬父母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历来非常重视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孝经》中即认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儒家则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孝道从家庭推广  相似文献   
7.
老年期刊编辑有其特殊的服务对象,在遵从期刊运作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新时代,老年期刊编辑仍需要强化五种意识,即强化敬老意识、服务导向意识、读者需求意识、专家意识、与时俱进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敬老传统的国家,整个社会都给予老年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并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老年人的措施,比如乘车免票、游园免费、就医保健优惠等,早已蔚为风气,而老年人也都比较乐于接受这种迈入老年的状态,并安享自己的晚年生活。不过来自北京的孟庆泉在移民美国之后,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场景——美国的老年人普遍没有什么“敬老爱老”的概念,他们大多认为自己还没有老,也完全没有必要接受别人的照顾,“不服老”几乎是每位美国老人身上的显著标签。  相似文献   
9.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之一。随着人们对老龄化问题的深入反思,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尊老、敬老风尚.日渐引起重视.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也被视作老人节.当天媒体相继刊发了不少家庭和睦、心态平和、健康长寿的典型例子,其中闪烁着普遍的敬老意识和自愿者的服务观念。  相似文献   
10.
今年十月,全国老龄委以敬老助老,从我做起为主题,在全国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敬老月活动。我是承德市委机关退休干部,身体尚健康,脑子还好使,在过敬老月时间,不得不回顾与思考当代老科协组织是不是老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