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该怎样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在语文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我接触到读经教育,发现古老的中国智慧经典中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礼记·大学》中就一直强调"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君子慎其独也",就是在强调思想品质的重要性。我把经典《学庸论语》引入我语文教学中,引进我的班级管理中,激发学生人性中向上、向善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大学》、《中庸》自宋列入四书以来,从未间断过对它们的理解与争论。郭店楚简出土之前,学者们通常把宋代“心性”之学的架构追溯到孟子。从学理逻辑的内部发展来说,宋儒赋予早期儒家“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学术谱系基本是可信的;但是惜其为时空所限,如陆九渊之大儒也对子思诸儒语焉不详。随着郭店简、上博简文作为“孔-孟”之间产物的看法得到了学界愈多的共识,两类文本所揭示的思想性格也为我们更好地解决学、庸诸谜提供了一扇崭新的视窗,开辟出考证《大学》与《中庸》的血脉关联(包括历史时序问题)的新途径。学、庸引诗与用诗的材料也极具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