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源远流长.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这就是说,一个人是否学习过诗歌,会不会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进行社会交往,是衡量其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沐浴在春光水色的诗的王国之中,翻阅大自然春的"诗典",借用古人的诗句来吟唱春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习写诗对句的好处可谓一言难尽,现在有不少不会写诗对句的教师。作者指出,教师应追求有品位的真正有诗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4.
八百年前,陆游就说出了"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句箴言.从此,人们开始关注"诗外工夫"的操练,从而形成了一个渊源流长的优良传统:向学养求突破.  相似文献   
5.
孔子因其"兴、观、群、怨"说,长期以来被视作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现实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然而,考察孔子的诗论,应把它提到春秋后期的历史环境中,作出具体的分析."兴、观、群、怨"诸说,都与政治问题有关,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中的产物.不注意春秋时学诗、用诗的特殊意义,而纯粹从文学理论家的角度看待孔子,就把功能与目的割裂了开来,对孔子这一具体人物来说,未必切合他的实际思想.  相似文献   
6.
“香菱学诗”是曹雪芹塑造香菱这一形象的重要情节,旨在揭示香菱性格的可贵可爱,突出香菱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由此增强了这一人物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学习诗歌可以怡情养性。学诗歌的方法有三点:一是养成细心的习惯,一字不苟,不放过诗中应有之意,更不放过言外之意;二是把握诗的三个要素——声音、意象、情趣,以情趣为主,情趣见于声音,寓于意象;三是常作多内容、多角度的比较,比出诗的情调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培养出独立自由的评判精神。  相似文献   
8.
结合古诗教学,从引诗入课,激发兴趣;以诗学诗,教给学法;学文编诗,培养能力等方面引领学生走进诗意的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胡应麟时代,诗坛存在"习近体不习古风,熟唐音不熟汉语"的风习,古体尤其是乐府颇受冷落。为了改变诗坛这一现状,胡应麟"越唐而汉",在唐诗之外,探寻更为本源的诗歌典范——汉诗。胡应麟不仅从理论上寻找诗歌渊薮,为当下的诗歌写作寻找范本,还自觉将诗歌理论运用到他的诗歌实践中。他较为系统地总结古体、近体诗的学诗方法、步骤,主张全面提高诗歌技艺,以期兼善众体,从而为嗣后的学诗者开启学诗门径。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诗论”是我国古代对诗这一文学体裁的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论述。文章认为 :孔子的“诗论”可以从学诗与作诗的兼容性方面去理解 ,孔子的“诗论”注重抒情与表意的“无邪”性和修身与处事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