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3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提出了尊道贵德的宇宙观与人生观,笔者认为这是老子和平思想的总纲。过去学术界都从纯理论角度,分析尊道贵德在宇宙论、人生论方面的价值与作用,笔者认为道家对宇宙与人生的论述体现了自然与人二者辩证统一的思想,但又落实于“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不仅阐明了道与德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揭示了“德”是基于自然而落实到“和平”。下文继之作了解释:“故道生之,德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相似文献   
2.
在印第安口头文学中,恶作剧者既担当着创世者和部族文化英雄的角色,又是边缘化的孑然独行者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逾越者,以好色、饕餮、傲慢、反叛、贪婪、残忍、卤莽、懒惰等恶习和蠢行而著称,且每每因自己的恶作剧行为而遭受惩罚。印第安恶作剧者的这种多层面形象蕴涵着把和谐、平衡、统一视为最理想境界的印第安宇宙观,体现着作为印第安生活主干的印第安幽默;借助于对恶作剧者形象的戏谑和嘲讽,恶作剧者故事在听众的笑声中实现了印第安口头文学的教化功能,不仅保证了部族文化传统的世代延续,而且促成部族成员对印第安道德规范的接受与认同。  相似文献   
3.
卫星之史     
自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相继发射了各种用途的卫星。这些卫星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宇宙观测,气象观测,国际通信等许多领域。1958年12月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了"斯科尔"(SCORE)广播试验卫星,进行磁带录音信号的传输。1960年8月,又发射了"回声"(ECHO)无源发射卫星,首次完成了有源延迟中继  相似文献   
4.
《道德经》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是一本颇有影响力的书,自问世以来,很多思想家对其有过深入细致的探讨,但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道德经》中也有其不变的思想精髓,这些思想精髓构成老子"道"之永恒理念并值得当代人认真研究、深入思考,以挖掘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安乐哲、郝大维所译《道德经》为例,阐释哲学视域下的典籍英译研究. 首先,把《道德经》置于中国自然宇宙观的大背景中,以德与道的点域理论来解读道家的关联宇宙观,以把握哲学性典籍的本质属性. 其次,从关联宇宙观和过程哲学角度解读《道德经》的文本,并对其关键术语英译进行阐释,诸如"道""德""天""无为"等. 最后基于译文文本揭示安乐哲的典籍英译观,包括"语言群"概念的提出,动名词的运用、类比在哲学和文化翻译中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6.
7.
文章对裘江杰在《集合论多宇宙观与形式主义》中的若干观点提出挑战,试图论证:作为数学哲学的形式主义是无法做到彻底地本体论中立的,一些形式主义者对元数学的特别关注就促进数学实践而言的作用是有限的.特别地,作者结合对一些新进研究成果及其背后想法的梳理试图展示:形式主义在探究数学新公理和关于集合论多宇宙观的研究中是缺席的;反过来,集合论多宇宙观的有关研究成果则显示出其明显超出形式主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家教世界》2009,(9):27-29
童心巫婆:太空站又称为"空间站"、"轨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航、长期工作和居住的载人航天器。在太空站运行期间,宇航员的替换和物资设备的补充可以由载  相似文献   
9.
10.
在“科玄”论战中,吴稚晖把“科学”应用于人生,试图确立一种与科学信仰相适应的人生信仰。在他看来,人仅作为自然界一部分而存在,人生观的内容无非是人的自然属性,而科学、理性的平等伦理则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成为完善这种人生观的价值选择。这种人生观显然带有五四时代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启蒙色彩,对传统的封建文化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它没有历史和社会的规定内容,这也暴露了其人生观的粗鄙性、庸俗性,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懦弱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