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9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先秦各家在构筑自己思想体系时必须面对的传统思想资源。孟子正是在改造传统孝道的基础上,走了一条“以孝释礼”的道路,即把主要用来标志贵贱、等级身份的宗法之礼转变为表达血缘情感的孝道之礼。  相似文献   
2.
民间宗教与中国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宗教以巫术及民间信仰为依托,往往借助于社会关系发生变迁的历史机缘形成一定规模的宗教结社,由于它们的结社理念具有不同程度的政治色彩,所宣传的思想也因此常与官方意识形态相抵触,尤其是对“末劫”的信仰,所表达的是变革现实社会状况的潜在要求。民间宗教是中国民间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其存在和发展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社会组织的局限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出现震惊文坛,人们惊呼它为"中国的<百年孤独>".无可置疑,陈忠实的<白鹿原>深受<百年孤独>的影响,如<白鹿原>与<百年孤独>在题材、创作手法的相似,此外,在意象、情节、人物设置等方面也存在相似性.但由于两位作家所立足的文化背景和所持的文化态度不同,并且两部作品在表现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使得两部作品各具魅力.文章从意象的角度切入,分析和比较两部作品的文化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百年孤独>的主色调是黄色,<白鹿原>的主色调是白色;圈圈和鏊子表达了两位作家的历史观和深层次意思上的对民族心理缺陷的批判意识;蝴蝶和蛾子分别批判了家长制和宗法文化;猪尾儿和砖塔这两个性禁忌的象征则分别批判了性泛滥和性压抑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4.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中的“元”遗产案的人物关系较为复杂。“元”是一位籍贯临湘但旅居泉陵的商人,在去苍梧做买卖时去世,后来被运回临湘举行葬礼。“元”的正妻“何”检录分配财产,而“元”的庶妻“脩”带着其女儿“珠”回到泉陵生活了10多年后,可能因生活所迫,母女俩来到临湘争取权益。解读“元”遗产案牵涉的家庭及财产管理关系,既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东汉前中期商人家庭的生活情况以及家庭内女性的姓氏记录变化,还可以看出个体家庭中的婚姻关系与扩大家庭的宗法关系构成的紧张和矛盾,这影响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1、"自然经济"是什么?2、何谓"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3、"自然经济"与"中国封建专制"的关系。笔者试图在惯常视角之外,重新审视自然经济与封建专制主义的真正关系,以期开启对自然经济与封建专制主义关系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剧烈的社会解体时期,社会大动荡、大转折、大变革,社会形态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社会各个结构系统都以一种自然的形态发生着剧烈变革,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旧结构的解体和新社会结构的确立,其中政治变革最为猛烈,“布衣将相”的兴起就是政治变革最好的例证之一,一大批布衣之士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应运而生,他们自身孕育出时代所赋予的各种特征。在此,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的特征做一番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二奎 《寻根》2010,(2):24-28
<正>说到宗法思想,当今很多人往往以轻蔑或否定的态度对待之。其实,封建宗法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产物,它既有使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一面,也有影响社会进步的一面;既有使社会和谐、家族团结、凝聚人心的一面,也有自私、狭隘、排外和禁锢人们思想的一面。但无论如何,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宗法文明、宗法文化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在推动  相似文献   
8.
肇始于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文化的差异使得本次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的借鉴于西方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转变的过程中遇到种种的困难,而人论的差异正处于文化差异的核心,东方文化中的宗法人伦与西方的商品经济之自由品性对于处于不同文化中的人的学习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二者同样只有经历了马克思所谓的“扬弃异化”的过程方能使人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秦淮花灯是南京最具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秦淮花灯是南京秦淮文化的缩影,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精品之一,从浓浓的民间趣味中投映出宗法意识的印记。在这里宗法意识一改上层社会中肃穆庄重的仪态,借以多姿的民间艺术让宗法意识得以表现。以对秦淮花灯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为线索进行研究,旨在讨论隐藏在民间艺术背后,起操纵作用却又不彰显的宗法意识,对以秦淮花灯为代表的民间艺术产生的影响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礼讼是指在宗法制度下 ,因王位继承者的嫡庶、丧服的等差、宗室勋戚的封号等礼仪问题所引起的争讼。朝鲜后期频繁发生的礼讼事件 ,与党派斗争交叉纠结 ,对社会政治不断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依据宗法理念和相关史实 ,分析了元宗追崇、己亥服制等礼讼事件在君统、宗法等问题上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