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纵观两宋社会控制模式,看似山高皇帝远的广大乡村,来自皇权的渗透于乡间的"官治"网络,与来自民间的"以民治民"的"半官文化"的乡役网络,以柔性的儒家纲常教化理念,共同构成了"刚性"与"隐性"相互交织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鸦片战争时期的清代吏治和军制的腐败入手,揭示二者的腐败是鸦片战争中清朝失败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而指出落后的封建官僚政治制度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代中期以后,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对市制作出重大修改。在新市制中,国民政府贯彻一党专政,体现了高度的中央集权与官治主义,导致政府组织庞大,人员众多,职权分散,管理混乱,吏治腐败,任人唯亲,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国民政府对市民监督和民主参与的排斥,最终导致国民政府在城市统治的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民国初年省制改革的研究,大多拘泥于机构设置的现代化或军民分治、缩小省区等枝节性问题,因而不能正确认识改革的意义与失败的原因。事实上,那场改革的核心内容与重要意义在于对各省与中央的关系及省之行政运作的探讨:省制改革草案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中央对各省的控制和各省对中央的制衡,还考虑到省之自治行政与官治行政的区别与联系,并试图对二者的运作做出合理的安排。但是由于时局、民众的心理传统和自治能力的限制,这些有益的探讨皆未能落到实处,致使如何安排各省与中央的关系以及省之行政运作这两个问题遗留下来,仍成为当前省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清末 ,在成文制度方面 ,衡山县相对稳定 ,国家行政权力的边陲是县级 ,官治和自治的边界相对清晰。其主要原因是 ,县政乡治体制能满足王朝对农村经济资源的索取。民国期间 ,地方政制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行政权力从县级下沉到乡镇级 ,乡镇从地方自治单位成为了国家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其主要目的是 ,加强国家对农村社会的控制 ,以获取城市政治统治和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