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9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审视本是仔细看的意思,在本文中还有揣摩之意。既然是审而视之,那就是还有挑战权威的意识。做学生时,从小学到高中,也不知是笔者贪玩还是愚钝,听老师讲了10余年散文,只记得"形散神不散"了。现在做了初中语文老师,心里常想:我可以愚钝却不可以愚人。"形散神聚",形,我能看到的,学生也能看到,不要我跟学生说多少;神,在何处?作为教师,总得花点心思,捉摸、捉摸,这才能开得口去,向学生道出个子丑寅卯来。  相似文献   
2.
蒋翠 《安顺学院学报》2002,(3):27-29,32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铸造是其核心.如何给学生一双识美丑、辨是非的慧眼,使他们的人格和谐全面地发展,是当今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审丑教育在学生人格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铸造是其核心.如何给学生一双识美丑、辨是非的慧眼,使他们的人格和谐全面地发展,是当今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审丑教育在学生人格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莫言小说对于人的生命本原的崇拜是与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对人的重新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对血腥、污秽的玩味则体现了八十年代后期文学对于传统关于人性的理想观念的消解.莫言小说的"生命意识"和"审丑意识"充分地体现了新时期文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5.
论《呐喊》、《彷徨》的“审丑”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蒙立场导致《呐喊》、《彷徨》强烈的“审丑”意识,而“审丑”话语又赋予《呐喊》、《彷徨》不朽的思想价值《呐喊》、《彷徨》着重审视了人物之丑、灵魂之丑、人际关系之丑、环境之丑。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20,(3):73-79
西方现代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转向使丑彻底取代美的独尊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审丑思潮,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进入审丑时代。中国当代文学的审美趣味呈现出由审美转向审丑最后走向嗜丑的发展趋势。丑学视野下探究西方20世纪审丑思潮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及审美趣味嬗变的内在互动,对思考中国当代文学审美理念的建构和丑学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主旨是小说的灵魂。它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传达出来的对人生的独特的体验、诠释和评价,各要素都为更好地传达主旨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握主旨是阅读小说的关键途径,是赏析小说的出发点、切入口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8.
周颖 《河南电大》2011,(4):35-37
《金瓶梅》中,有大量的用药情节,形成具有审丑文化意蕴的药意象。药意象折射出人物灵魂的丑陋,隐喻社会现实的弊病,体现小说的审丑特色。西门庆的罪恶人生,始于生药铺,历经借药纵欲、以药自救,终至无药可救。李瓶儿一生痴迷,依赖于满足病态情欲的药物。潘金莲偷情杀夫、纵欲争宠、通奸堕胎的人生畸变过程,药物始终参与其中。文章着重对《金瓶梅》的药意象进行阐释,并探讨其在药意象源流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张洁作品一改早期曾有的诗情审美的一面,逐渐显露出反诗情、反审美的另一种美学品格——审丑,在《无字》中审丑的美学品格表现得尤为鲜明突出。主要体现为:剥离真爱理想男人的"面具,"揭破人类的假相,解构历史的神话,揭示人类生存的荒诞、虚无和无意义。《无字》通过审丑恰在否定中建构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表现为美与丑、高雅与粗俗的掺和与对立。他抹平了崇高与卑鄙、高雅与下作、美丽与丑陋间的界限,将畸形掺入优雅,兽性结合进灵智,肉体赋予灵魂。许多作家、评论家对他都不赞成,屎、尿、尸体等一般被认为不宜写入文学作品,他却大写特写。其实,莫言有自己的美学追求,在莫言笔下,审丑已经成为挖掘和展示民族根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他以敏锐的艺术感觉痛快淋漓地描绘丑陋、肮脏与邪恶,并通过艺术途径化丑为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