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49篇
科学研究   46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55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2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北洋政府时期的县知事群体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 《华夏文化》2004,(2):22-24
县级政权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低一级的基层政权,是封建官僚机构的末梢。其行政首脑称县令或知县。虽然他们品级较低,但在地方行政中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真正的“治事之官”(意即负责实际事务的官)。故此,传统的县令或知县常被称为“亲民官”或“父母官”。北洋政府时期,地方行政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把以前凡有直辖地方的府、直隶厅、直隶州和厅、州等地方政权,一律改称为县。“县置知事,隶属道尹,为县行政长官”。因此,县知事就成为县级行政机构的行政首脑。纵观北洋政府时期的县知事群体,固然与传统的县官有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有着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孔雀东南飞》在悲剧探源研究方面存在的偏差阐述个人观点 :兰芝被“遣”不是因为“无子” ,而是焦母认为的“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 ;焦母是一个刁蛮专横的封建家长 ,已丧失了良母的本性 ,其作为不能以更年期综合症作解 ;刘兰芝不是封建时代的节妇烈女 ,焦刘为爱而死 ,他们是封建礼教行动上的叛逆 ,用生命唱出了封建时代的爱情挽歌。  相似文献   
3.
零落成泥碾作尘--巴金《家》中的受害三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鸣凤、梅芬、瑞珏是巴金在《家》中着力塑造的三位女性形象。她们三人尽管身份、经历,性格、人生追求各不相同,但都纯洁、善良、充满了爱心,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化身,然而她们都无一例外地惨遭虐杀。由此巴金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控诉。中国已进入21世纪,封建制度已经灭亡,而封建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家》中三位女性的命运悲剧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爸爸对我真民主 常说“慈母严父”。慈母,我赞成;严父,我可不同意。我的爸爸不仅和蔼可亲,而且一点也不像个专制的封建君主,对我可民主啦。  相似文献   
5.
秦杰 《北京档案》2008,(1):44-45
历书是按一定历法排列年、月、日并提供有关数据的书,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书,过去又称"历日"、"宪书"、"通书".在封建帝王时代,由于它是皇帝颁布的,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皇历".  相似文献   
6.
本书初版于1977年,行销美国社会30年而不衰,一路出到第9版。该书1985年传入我国,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为《伦理学理论与实践》。23年之后,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依据2007年第9版全译本重新出版,改名为《伦理学与生活》。本文选摘自该书的译者跋,标题为本刊所加。  相似文献   
7.
暴希明 《新闻爱好者》2008,(12):140-141
避讳是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的产物。它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出于对国君和父祖的尊敬或畏忌,不敢或不愿直呼其名,凡遇到和其名相同之字,都看做是忌讳而避开不用,而采用改字、省字、缺笔等方法来加以代替。  相似文献   
8.
新闻自由的争取从最开始的作为与封建国家斗争的工具到如今成为人们所拥有的一项权利,它始终是存在于一种平衡之中。无论是早期新闻自由进入人们的视线,在自由与限制间的平衡,还是现今新闻自由进入“法律视线”,在国家意志与人民意志间的平衡,我们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平衡,也就是新闻自由与各种因素平衡之后的“度”,这个度是一种绝对化的理论植根于现实社会之后的表现,在这个“度”动态的变化之中,各方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实现着发展。  相似文献   
9.
秦汉至明清,朝野"封建"评议此起彼伏,成为古代政论的重要一支.与此相并行,史家也记载封建故实,如<礼记·王制>多述封建之制;再如东汉班固(32-92年)撰<白虎通义>,涉及古代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等方面,"封建"是其考订的重要内容,所列"天子为爵称"、"制爵五等三等之异"、"天子诸侯爵称之异"、"封诸侯"、"封诸侯制土之等"、"封诸侯亲贤之义"、"夏封诸侯"、"建国"等目,皆关涉封建制度①;又如宋李昉等辑<太平御览>,设<封建部>五部,博引此前类书及<周礼>、<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诸古籍,列"(叙)封建"、"爵"、"异姓王封"、"公封"、"侯封"、"伯封"、"子封"、"男封"、"同姓封"、"外戚封"、"以公相封"、"功臣封"、"德行封"、"讨乱定策封"、"奉使封"、"尊贤继绝封"、"死王事子孙封"、"异域降封"、"杂恩泽封"、"杂名号封"、"宦者封"、"逊让"、"诛贬"等专目,陈述"封建"界说及历代各种"封建"状态②.而关于封建最为系统、翔实的记述,则见于典章制度的渊薮--<文献通考>及其几种续编的<封建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我国封建时期档案工作的历史特征,就不能脱离以帝王为中心封建专制制度。因为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专制制度是统治者的传世珍宝,而作为政务机构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受专制制度制约,为专制制度服务。现从以下我国封建社会的三种主要档案来探讨其某些工作特征。一、记注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