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与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在西周的学校教育中,尊老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突出的内容,学校是养老的地点之一,学校的师资主要由老年人担任,学校还是尊老教育的场所。在学校中进行尊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尊重老者如同慈爱幼者一样,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社会学同题。说它古老,是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此问题也就随之而产生;说它年轻,是因为人类社会即使发展到了现在或将来,也还有不少新的同题需待研究、需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之一。随着人们对老龄化问题的深入反思,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尊老、敬老风尚.日渐引起重视.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也被视作老人节.当天媒体相继刊发了不少家庭和睦、心态平和、健康长寿的典型例子,其中闪烁着普遍的敬老意识和自愿者的服务观念。  相似文献   
4.
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在其逐步统一北方之后,历代统治者就积极学习中原文化,大力推行“孝治天下”的统治政策,开始注重推行各种尊老养老礼仪.太和改制期间,北魏继承两汉魏晋以来的尊老养老传统,并仿效周礼,逐步恢复了魏晋之后因社会动荡而废弃的尊老养老礼仪,主要包括拜三老五更、行乡饮酒礼和赐几杖安车之礼三方面.北魏帝王系统颁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尊老养老礼制,促使全社会形成了尊老养老的社会风尚,对巩固统治、稳定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母婴世界》2013,(10):24-32
每个人都有年华老去的时候,而遥想当初我们都曾有小儿无赖之时。当我们成长为人,站在父母老去和孩子成长之间,应用怎样的方式去面对生命转换的过程?如何让两个时代的人和平相处,让老人家在生命的黄昏依然活出风华意气,让初生稚子一步步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相似文献   
6.
酒与尊老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义之一。从社会伦理学的层面看,孝的本质含义是“尊老”。作为孝文化这种尊老的社会伦理学特征,也明显地反映在酒文化当中。  相似文献   
7.
“德治”是中国古代治国的优良传统,汉代是“德治”的重要时期,主要是“孝治”,两汉都号称“以孝治天下”。汉武帝确立“孝治”政策,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汉初成功经验的总结决定的。经过统治者的强化,“孝治”不但成为辅助治国思想,而且有了立法。对汉代“孝治”的研究对我们提倡尊老敬老,提高全民道德水平和“以德治国”建设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尊老的礼仪     
曾燕波 《家庭教育》2007,(10S):46-46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汉代尊老养老教育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尊老养老教育在继承先秦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汉代皇帝扮演了重要角色,将“以孝治天下”定为基本国策,朝廷将《孝经》列为儒家经典,命天下诵读,因而《孝经》起到了指导尊老养老的重要作用。除了学校教育,政府还重视社会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全体成员灌输尊老养老思想。举孝廉从选官的角度为全社会制定了敬老尊贤的行为准则,成为鼓励人们尊老养老的强大精神武器。把尊老教育与法律尊老相结合,运用礼法对不养老、侮老、弃老者予以严惩。尊老养老教育对于家庭和睦与家庭保障、培养“尊老”风尚、保障社会和谐安定等等,都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将道德教育置于绝对支配地位的弊端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0.
侗族是一个富有尊老传统的少数民族,对侗族的尊老风尚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研究,必将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本文就侗族尊老风尚的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原因作一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