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时,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典型:一声轻语、一个微笑,可能有着丰富的内涵。会从钿处着笔,能收到“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效果。比如课堂上老师的一声鼓励,普通之至,但故事若是发生在你生日之时,这一声鼓励也许便成了不同寻常的厚礼,又如晚上父亲端来一杯热茶,平常不过,但一位同学从父亲生病时送来的一杯茶里,却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殷殷期待与严中见慈的深况父爱。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借助联想、开拓思路;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积累词汇、锤炼语言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3.
从深山幽谷中的一朵无名野花引出问题,全书以不同角度讨论传统艺术哲学中“小中见大”这个重要观念。古代中国的诗人、画家在创作时,对于精心选取的描写对象能否“入画”,当然有其美学标准。通过这些审美的小趣味,在丰富的生活素材中找出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场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微型评论勃然兴起的原因,阐述了微型评论的基本特征及其作用;形小意深、大中取小、小中见大、反映迅速、群众性强,是思想政治战线上的”巡逻兵”,是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是群众自我教育的好形式.  相似文献   
5.
正买了一个石湾陶器,那陶器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匹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负责包装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从满地满墙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有我的石湾陶器的四倍大。接着她熟练地把破报纸和碎纸屑垫在箱底,将陶器放在中间,四周都塞满碎纸,最后把几张报纸揉成团状,塞好,满意地说:"好了,没问题了,就是从三  相似文献   
6.
近日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受益匪浅。书中“从小事、从细节做起”“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等观点,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印证了“伟大寓于平凡”的真理。阅读此书,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今学校,决不缺少各种花样翻新的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  相似文献   
7.
贺松青 《现代语文》2005,(12):29-30
“景外之景”是受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启示的。中国画多为山水之作,对景物的观察讲究“以大观小”,景物表现要“小中见大”。“小景”是指画中具体描绘的景物,属于有限之实景;“大景”是指暗示、潜隐着的象征性的艺术空间,是可以由欣赏者想象飞驰的“虚景”。王夫之将大景、小景之说,引入到诗论之中,要“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夕堂永日·内编》),他说:“凡取景远者,类多梗概,取景细者,多入局曲,”妙在“即远入细”,“使远者近,搏虚作实”。这里对景物大小、虚实的辩证,很好地揭示出景外之景的精神实质。其实“景外之景”的第一个“景”就是小景…  相似文献   
8.
近日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到受益匪浅。书中“从小事,从细节做起”“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等观点,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印证了“伟大寓于平凡”的真理,读后使人耳目一新。此书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今教育,决不缺少各种花样翻新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方面。《考试说明》对"深刻"的基本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好的文章首先应该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  相似文献   
10.
王思俭 《中学数学月刊》2006,(7):28-29,F0004
近两年,以三角形为背景、平面向量为载体的高考填空题层出不穷,常考常新.而这些试题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从2004年浙江高考第14题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