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大师莫泊桑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玛蒂尔德这一女性形象长期以来始终是读关注、争论的一个焦点。在常规教学中,一般对她的评价认为她是一个庸俗鄙陋的小资产阶级妇女,不安现状,爱慕虚荣,所以才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命运,并对她的虚荣心进行了强烈的谴责,以致玛蒂尔德其人竟也成了“虚荣”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曾春晖 《课外阅读》2011,(2):195-195
重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小说塑造了美丽动人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丢了项链,因赔偿项链而品尝十年艰辛生活。不记得谁说过“女人,你的名字叫虚荣”,虚荣心,女人皆有之。玛蒂尔德向往过高雅奢华的大资产阶级生活,希望在舞会上成为男人赞美的焦点,女人羡慕的妒点。当时,许多小资产阶级家庭都存放有虚荣的染缸,玛蒂尔德染上虚荣之色,也是一种社会存在。可玛蒂尔德因为偶然丢了项链,因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品尝了穷苦人家的辛酸,不禁令人为其命运唏嘘。  相似文献   
3.
《项链》是莫泊桑的名短篇小说,它以内涵的丰富性,主题的多样性拥有永久魅力。 传统观点是:通过路瓦栽夫人借、失、赔项链的遭遇,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对人的腐蚀和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欲起沉疴,必赖乎有主义、有组织、有训练之政治团体。"孙中山先生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先后组建兴中会、同盟会和国民党等政治团体,接连发起排满、倒袁和护法等军事行动,均因革命队伍内部组织未备、训练未周而未果。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  相似文献   
5.
从建国到“文革”,国家意识形态总是以公开或者隐蔽的方式,对文学形象进行规划、调整、建构或排斥。这个时期的小资形象虽是一个弱势的形象类型,但却是权威意识的重点规训对象。这里的小资是指被下放劳改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并没有被一下子打人冷宫,而是受到不断的批评、修正,被期望在不断建构的过程中自行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6.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名作。作者以一条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叙述了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辛酸遭遇,通过她借、失、赔及最后得知项链是赝品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其爱虚荣、图享乐的庸俗浅薄心理,塑造了一个被奢侈淫逸的社会风气毁坏了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马蒂尔德为了追求虚荣而毁灭了一生,她刚刚涉足于上流社会的舞会就被甩到了...  相似文献   
7.
斐迪南·拉萨尔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也是德国工人运动史上机会主义的鼻祖.对拉萨尔这个总的评价,是没有异议的.但对拉萨尔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鼓动工作的看法就很不一致了.弗兰茨·梅林在他的《马克思传》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两书中,赞扬拉萨尔的鼓动性著作“给几十万德国工人指出了走向新生活的道路”,说拉萨尔是“德国工人阶级在当时历史情况下所需要的开路人”.在目前一般采用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中,对拉萨尔的鼓动工作不是完全否定,就是避而不谈。我们认为,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观点是不对的,回避问题的做法也是不妥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是一篇在动荡的时世揭示知识分子心灵的力作。作品以浙江军阀混战为背景,写了一位小学教师潘先生携妻带子逃往上海避难的一段曲折经历。小说一方面反映军阀混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动荡不安;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动乱中的心理、言行,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传统理论界对莫伯桑的小说《项链》的理解、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认识,依旧是三十年前的“标签”——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认为“(项链)这是个追求虚荣的糊涂女子的悲剧。”。是“通过玛蒂尔德追求奢华而遭受的不幸来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将“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在虚荣心支使下表现山来的卑俗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认为主人公玛蒂尔德身f:“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是其性格的第。内涵”。这砦评论表现…传统理论界对主人公性格和行为的不屑、蔑视,甚至厌恶之情!  相似文献   
10.
小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阶级.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党非常重视小资产阶级,对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提出和制定了许多关于小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政策.本文着重阐述了中共在大革命时期对小资产阶级所形成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的理论渊源、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