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1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古楼今韵     
我用长安美术出版社1961年6月版《西安名胜》彩色美术明信片中的"钟楼"片为载体,自制了下图这张2003-6-1"西安钟楼"邮票的极限片。票图正面单景式的钟楼建筑只见楼,没有钟;片图上的钟楼建筑则具立体感,且有楼有钟。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明信片的片图为彩色照片,而非当时所普遍使用的黑白照。  相似文献   
3.
浅说太极     
太极是一种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和万物生灵的相依相存。在一个优美、宁静的环境里打太极拳,你会感到融合到大自然中了,你会从心灵深处产生一种罗曼蒂克的感觉。浪漫艺术,产生于优美的大自然中,是人对自然万物的顶礼膜拜,是心灵对宇宙太空,山川河流,草本花虫的自然而然的感应。太极拳是生命的律动,与大自然的韵律相谐相合,在太极拳中会感到浪漫的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4.
祖国神州的名山之中,庐山以其秀美闻名于世。而庐山众多的名胜中,“美庐”别墅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七月的南昌酷暑难耐。告别喧嚣的火炉闹市,结束在蜿蜒盘山公路上的舟车劳顿,我们终于来到了庐山。令我诧异的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川流不息的车辆,更有一些贴着琉璃瓷砖、有着玻璃幕墙的洋式“豪华”招待所,把一处幽静的避暑胜地变得面目全非;旅馆商店食肆林立,休养所、培训中心鳞次栉比,牯岭俨然成为闹市。我就是带着这样懊丧的心情去参观“美庐”别墅的。在牯岭东谷长冲河畔,掩隐在一片绿荫深处的英国券廓式的别墅——“美庐…  相似文献   
5.
鹦鹉洲是湖北武汉的一处文化名胜,她似乎只是文献上的名胜,因为许多武汉人并不知其芳踪何处。崔颢的千古名句“芳草萋萋鹦鹉洲”远播其美名,但是随便问一问当地人,绝少知道鹦鹉洲的得名由来。这其间的原因有三:一是时间久远,鹦鹉洲存名一千八百余年,当然有历久愈晦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可视为富有理趣的游记文学的代表作。这两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描写重点不在山川风物上,而是借题发挥,因事说理;又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具体记叙来阐发道理。所以两文都是从眼前环境中取材,叙议结合;但在具  相似文献   
7.
魏明轩 《少年月刊》2015,(Z1):27-28
未来的一天,我一个人驾驶着宇宙飞船到太空中游玩。我时而飞速前进,时而跳跃空间,时而停下来欣赏宇宙美景……突然,一块小型陨石向我砸来,一时躲避不及,我被撞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星球上。这个星球上竟然有地心引力,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举目四望,山川河流、动物植物,应有尽有,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其他人类。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踏上了这颗陌生星球的土地。哇,这个星球真美!大片大片的草地,特别茂盛。最奇特的是草地居然是五颜六色的,且形状各异。大部分植物是  相似文献   
8.
旅游     
华夏山川美(中国),神州景象新(中国);春回大地出发(苏州),一路平安到达(旅顺);乘坐一条长龙(火车),联系一根银线(电话);路过水陆交通要塞(山海关),先到白云深入人家(天安门);从背景分明(北京),到甲乙丙谷(三峡);眼前天堂美景(苏杭),出现一片金树(桂林);从四季花开(长春),到海上绿洲(青岛);游孔子墓(丘陵),到菩萨岭(佛山);长江沿岸四大城,巨轮出港要远行(上海);  相似文献   
9.
通过一节网络实验课的课例教案,展现了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畤祭与山川祭祀都是东周秦汉时期重要的国家祭祀活动。根据相关考古发现,畤祭与山川祭祀所采用的祭祀方法以及留存下的遗迹遗物具有许多相似的特点,也有文献记载可以说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密切的联系。而此种联系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背景与意义。东周初年,秦人借鉴山川祭祀以及其它祭祀活动的礼仪规程创设了畤祭制度。此后,随着秦人扩张步伐,畤祭与山川祭祀因同样具有宣示领土控制和君主权威的理念,联系日益紧密。秦汉统一之后,以泰山封禅和五岳祭祀为代表,山川祭祀迎来重大变革,其背后来自畤祭的影响尤为显著。畤祭与山川祭祀的相伴发展贯穿秦人崛起至横扫天下,后经汉王朝终成天下一统的历史过程,就二者关系展开研究可以为考察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其中礼仪制度和政治观念的变迁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