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6月6日上午,陈仓筛站在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选修课《唐诗宋词欣赏》的讲台上,神采飞扬,妙语连篇。盛唐王昌龄、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在他的演绎下,彰显出诗人博大的胸襟、爱国的激情,以及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像往常一样,陈仓筛的课堂,既讲授知识,更将育人的理念贯穿其中,如行云流水般畅快自如。在讲台上站了30余年,他的言行举止间满是岁月沉淀的从容与淡然,亦是对教书育人楷模最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2.
谈高适、岑参和他们的边塞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适、岑参早期生活贫困,求官不达,仕途失意,但强烈的功业愿望和以身许国的爱国激情,使他们走上了从军之路,在边塞屡立战功,不断升迁。军旅生活、人文景观、大漠风光、官兵疾苦、战争的残酷,使他们受益匪浅,加之他们对其又有深刻体验及细致的观察,使他们写出了大量的高水平的优秀诗篇。如《白雪歌》、《燕歌行》等等,那丰富的内容,完美的艺术,使他们登上了边塞诗的顶峰。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诗歌,是一座姹紫嫣红都开遍的花园,而"边塞诗"就是其中风景独具的一枝。这一枝名花,在唐代尤其是国力鼎盛的盛唐红紫芳菲之后,无论宋元或明清,均无复唐时盛况了。唐代的许多诗人,并未亲历塞垣,但往往也要于边塞诗的天地去一试身手,如杜甫的《前出塞》与《后出塞》。甚至整天药罐子不离手的多病  相似文献   
4.
高适与岑参是盛唐齐名的边塞诗大家,高﹑岑边塞诗有其共同之处,都展现了盛唐气象、主题基本相同和都侧重叙事,但二者更多的是不同之处,如,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小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主流风尚;反映了高﹑岑各自仕宦经历和创作心态的不同对诗作的影响等。高﹑岑二人边塞诗,分别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单就艺术成就而言,岑参似乎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5.
6.
正中国璀璨的古诗词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精髓,学习古诗词文化不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最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简单谈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古诗词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积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古诗词通过优美的韵律、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以及真挚的情感从数千年前流传至今,为我国文化史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盛唐诗人岑参在两次出塞期间,留下了许多情真意切的怀乡诗。他的乡思源于羁旅异乡的经历,并在功名无成的现实中得以强化,具有浓烈、挚切、基调明朗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表达乡思之情,岑参借用了“陇头水”、“望乡”的意象,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8.
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篇第一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解题”中称此诗为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随封常清西征播仙时所作。“播仙城即左末城。距播仙城五百里有且末河,又名左末河,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车尔成河,是征播仙时的必经之地。这里的走马川即左末河。”自此之后,  相似文献   
9.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夜风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棒,车师西门伫献捷。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缠斗从未停止过。历代封建王朝都面临着边患问题。游牧民族的骚扰与掠夺,即使在强盛的汉唐时代,也造成过严重的破坏;更不用说南宋亡于蒙古,明朝也在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自缢)和清军入关(南明,1644年至1662年;明郑,1662年至1683年)的双重打击下,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