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0月中旬。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在南京召开的“作文大革命”会议预测、分析了2005年离考作文的最新动向。巢宗祺(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组长、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不无担忧地指出,我国中学生的作文正陷入“新八股”时代。中学生作文中充斥着千篇一律、没有真实情感、胡编乱造、高度模式化、泛滥成灾的新“八股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素养"一词最早出现于2000年出版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当时并未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关注。200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才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获得其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2003年4月出版  相似文献   
3.
袁国 《语文天地》2009,(11):44-46
指导思想: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华东师大资深教授巢宗祺认为:语文教育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学习应重视感性把握。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学习不应过分强调以课堂为中心,要亲近自然,开阔视野,打开学生眼前那扇通往大自然迷人世界的门,让他们听到小溪的潺潺流水、春雷融化的丁丁冬冬和云雀鸣唱的婉转动听……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习了常丽华老师的《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我颇有感触,萌发了带领学生"徜徉在春夏秋冬"的念头。于是,一个关于语文的美丽计划悄然实施。  相似文献   
5.
<正>"表达本位"就是以表达为主体或中心的教学。这里的"表达本位"既指非连续性文本中本身文字的运用,理解文字的表达,又指学生学习非连续性文本后的自我表达。前者是阅读,后者是表述,合而概括之——表达。学生学习的对象是教材中的选文或教师自主选文(别人的表达),而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非连续性文本,培养自我表达能力,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一、表达出发,习得策略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界许多人士从不同的视角对“语文素养”内涵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界定。 巢宗祺认为语文素养“具有工具性和入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学生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8.
2012年的暑期,在江苏省农村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笔者有幸聆听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巢宗祺先生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的前沿报告,收获真是不少.本文把感触最深的两点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9.
陆平 《今日教育》2005,(9):23-24
七月书斋,挥汗如雨,陆平老师潜心准备的贵州省骨干教师培训班“解读《高中孽文新课标》(以下简称新课标)”讲稿终于完成。早在2003年初新课标即将出炉之时,陆平就远赴郑州接受第一次培训,此后,又倾听过包括国家课标编写组组长巢宗祺等多位专家的讲解,多次参加研讨与交流。谈及新课标所引发的种种.陆平通常会说:“我不会回避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正《三棵银杏树》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描写了自己家屋后空地上三棵银杏树的年龄,然后按照四季的顺序,描写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以及银杏树在不同季节带给"我"的快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张学青老师执教的《三棵银杏树》一课,洋溢的浓浓的语文味,让我们获益匪浅,但其中儿童味的缺失,也触发了我的思考。一、处处凸显"语文味"什么是语文味?我想,所谓语文味,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