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拒绝补药 康熙皇帝活了六十九岁,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位长寿的皇帝了.与历史上那些希冀长生不老,而进食补药的皇帝不同的是,康熙皇帝从不迷信什么补药,五十七岁那年,有人看到他的胡须斑白,便进呈乌须的补药请他服用.康熙笑了笑,拒绝了.说自古以来有几个白胡子的皇帝,我如果胡须全白,岂不是万世美谈.他不仅自己从不服用补药,而且对那些希望靠吃补药治病或健身的人嗤之以鼻.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西方在很早已有交往。明末清初,交往已相当频繁,西方一些传教士曾涉入中国上流社会,担任宫廷教师,对外谈判翻译等重要职务,很受当权者重视,甚至部分高层人士还接受了西方宗教,成为信徒,中西文化一度出现交融的前景。但因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间的种种差异,西方人的行为使中国人对其产生的种种误解及中国国内的现实状况等因素的综合使用,使中国突然关闭了刚刚开启的国门,使中西隔离,当西方工业文明崛起之时,中国仍沉浸在天朝大国的梦幻之中,使中国失去了分享人类文明成果的大好时机和一次飞跃发展的良好机遇,最终因落后而被西方殖民者的炮舰冲入国门,陷入百年屈辱历史。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2007年版《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说:“作为在汉族地区成长起来的满族政治家,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他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向孔子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万世师表”插图...  相似文献   
4.
赵文良 《历史档案》2005,(4):102-103,107
清代供奉圣容制度始于雍正朝。康熙帝去世不久,雍正帝即命绘制康熙帝圣容画像,供奉于景山寿皇殿。之后历朝相沿,直到清末。为便于驻跸避暑山庄时也能祭拜先帝,在山庄内设立了供奉圣容处所。山庄内存放圣容的地点,既有固定供奉之所,也有临时存放之处。  相似文献   
5.
康熙帝颁赐御书,其核心意图是通过书法宣扬儒家学说,实施政治教化。同时,康熙帝还把它用作褒奖官员和融洽君臣关系的有效形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康熙帝勤勉学习与宽仁为政的作风,具有鲜明的统治功用与特色。  相似文献   
6.
刘燕 《历史档案》2004,(4):63-67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封建社会将祭祀典礼与军事战争视作两项最重大的国事活动。“亲征”是古代帝王亲自统帅军队以上伐下之征战,亲征既是军事战争又含祭祀典礼,最能体现封建文化内涵。历史上的每次亲征在史籍中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是圣君的一种标志。清代真正意义上的亲征只有康熙皇帝三征漠北,  相似文献   
7.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廷颁旨,下令把朱熹在孔庙祭祀的位置从诸儒群贤提升到十哲之次。钱穆、葛兆光等学者视之为清代以理学为主体的官方意识形态对思想文化控制的进一步强化,导致民间思想的萎缩和士大夫自由空间的丧失。根据台湾方志中保存的有关一手文献,重新考辨解剖这一事件的有关记载、来龙去脉及其政治背景,可以发现此案实际上是康熙对当时权倾一时的朝臣李光地拉拢和打击并行以图有效驾驭的步骤之一。要研究十八世纪国家权力和文化的关系,不应将前者等同于二十世纪才出现的全能型国家体制,而应具体地分析其文化思想宣示背后的政治思想脉络,才能对此关系给出具有解释力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康熙教子     
康熙帝玄烨是中国历史上为数无几的名君之一。他治国颇具雄才大略,为统一多民族泱泱大国的最终形成及其版图的奠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在教育皇子方面也卓尔不群,下过极大心血。皇子教育事关王朝的兴衰,历代封建君主无不予以高度重视。然而,康熙帝对皇子的教育,却是相对最为全面,最富有特色的一例。  相似文献   
9.
在安溪俊民中学校园内存有一块非常珍贵的石碑,该石碑是康熙五十七年康熙帝御祭李光地的祭丰碑》.石碑长2.92米、宽1.07米、厚上部刻有双龙戏珠浮雕,双龙中间是汉、满双文阴刻隶书书写的敕建二字.碑身也是用汉、写,这是福建省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块用汉满双文《御18厘米,满双文书  相似文献   
10.
范承谟(1624-1676),字觐公,号螺山,汉军镶黄旗人,清初三朝元老重臣、官至大学士的范文程次子。浙江巡抚任上,恪尽职守、察吏安民,造福一方;后授命总督福建,忠心耿耿、宁死不屈、为国殉节。其忠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