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闻与预设预设,又称为"前提"、"前设"、"先设",是以隐含的方式存在于句子或语段之间的信息,是指在语言结构的基础上依靠逻辑概念、语义、语境等推断出来的话语信息。例如,"余教授精力充沛","余教授精力不充沛",都预设了"有一个余教授"。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缺失、参与性不高,没有积极思考与踊跃回答的热情。因此,重视课文问题的预设,可激起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合作的兴趣,获得高中语文课堂的效率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一、课堂预设的含义与预设现状分析预设最早是二百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弗雷格提出的,笼统意义上的预设是一件事、一项活动开展的前提、先设和前设,也就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之前所  相似文献   
3.
崔茜 《大观周刊》2011,(27):29-30
本文就弗雷格《思想》进行了相关探索,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弗雷格、罗素对维特根斯坦的激发,这一直都是学界争论的问题。以实证的方法论证这种激发不会影响维氏哲学的独创性,而更加深了对维氏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专名问题及指称问题是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弗雷格对专名的理解相当宽泛,并认为专名通过他所谓的涵义(sense)间接地与实在相联系。而罗素与其意见相左,严格区分了专名和摹状词这两种符号,并提出了逻辑专名和普通专名在指称功能上的不同,断言一切真正的专名(即逻辑专名)都直接地进行指称。摹状词则不是直接指示某一个体,只有在其他符号的上下文中才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康德虽然对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做出了明确区分,但弗雷格认为分析与综合仅仅是一种主观性和准心理行为.弗雷格从批判康德的判断理论入手,通过谓词逻辑的构造,成功地清除了康德在判断理论中隐藏的逻辑与心理的混淆,为哲学从认识论走向逻辑语义学奠定了基础.然而,后者倡导的现代量词理论、逻辑的形式主义、判断先于概念以及把"函项/自变元"作为判断结构的现代逻辑思想,又深深地扎根于康德的先验逻辑中,这一点恰好弥合了两类不同逻辑类型的对立,达到了某种内在的一致和统一.  相似文献   
7.
语境分析方法奠基人之一弗雷格曾经说过:“只有在语句的语境中,而不是在孤立的词中,才能找到词的意义。”语境是言语行为所涉及的基本条件和背景,它包括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情境以及特定的人和物等。翻译作为两种语言之间以传达语义为主要目的的语言交际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语境。如果不能切实地把握语境分析的重要性,在翻译过程中就很难做到客观表述对方民族语言的意义与精髓。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简要地讨论弗雷格《概念文字》,指出其中的两个重要但被一些国内学者误解或忽略的贡献:首先我们指出,根据Boolos等人的论证,弗雷格《概念文字》中的逻辑本质上是带完整二阶存在概括规则的二阶逻辑,这点在国内一些学者的著作与文章中存在误解;其次,我们讨论弗雷格如何用遗传性概念来定义祖先关系,进而定义自然数或有穷数,并使得数学归纳法仅根据自然数的定义就得以成立,这也为弗雷格把算术还原为逻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对汉语谓词性成分的“陈述”和“指称”研究具有重大且根本的影响。借鉴此理论基础并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文章总结了汉语谓词性成分(包括谓词性主语和宾语)的陈述和指称功能,指出了谓词性主语在容器语句中的指称作用尤其突出,以及谓词性宾语的指称作用与谓词的叙实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由洛克的语言观出发,弗雷格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分析原则。依据弗雷格的语言分析原则,语言意义问题的探讨体现为一种非传统的方式,语言句子的意义存在既会因为“客体世界”而“基本”,也会因为语言自身系统而“合成”。同时,弗雷格提出的语言分析原则得益于他自己的逻辑建构过程,逻辑的“有效性”成为他在语言分析中必然要贯彻的问题,而这样的“有效性”又聚焦于句子的意义之“真”;通过句子之“真”的解析,弗雷格便取得了关于语言意义获取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