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德彪西《水中倒影》的和声语言进行分析,可看出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独特的和声技法对该作品调式调性的影响,以及该作品与传统和声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德彪西,法国现代最著名的作曲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印象艺术主义的社会大背景中,德彪西运用不同于古典时期与浪漫时期的创作手法。创新性的脱离传统音乐特征,用新的音乐和声、语言及表现功能去建立新的音乐本质。并重新定义音乐结构之间的关系与逻辑,重新梳理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本文以的彪西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月光》为例,从分析乐曲的创作手法、和声关系、形式内容等方面,对德彪西音乐创作风格的创新突破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3.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分为两集,24首,分别完成于1910年和1913年。从完成时间上看,这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创作的后期作品,由于该阶段正处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最为成熟的阶段,所以能较好的反映出作曲家印象主义这一特有气质。本文以德彪西前奏曲第一集中的第七首《西风所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布局、旋律形态、调性思维以及和声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从中发现作品当中所蕴含的独特印象主义气质,总结出创作者的音乐创作思路,旨在为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演奏学习中提供参考,最终培养学生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冯骥才 《良师》2011,(10):36-37
在法国,当地的朋友问我们想看谁,我们说卢梭、雨果、巴尔扎克、莫奈、德彪西等等一大串名字。朋友笑着说:“好好,应该,应该!”于是他先把我们领到先贤祠。先贤祠就在我们居住的拉丁区。重新改建的建筑的入口处,刻意使用古希腊神庙的样式。  相似文献   
5.
田艺苗:大家好!非常荣幸来到上图讲座,非常荣幸可以跟孙甘露先生对谈"当文学遇上音乐"。孙甘露:我们今天这个活动是上海书店出版社和上图讲座合作举办的,目的是推动更广泛的阅读。当然我们做的工作可能很微小,很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我们今天的活动哪怕能多争取到一位读者,那我觉得也是好的。我和田艺苗教授商量过,就是怎么样用更生动的,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与大  相似文献   
6.
7.
8.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有其独特的音效效果。为了走进德彪西,研究其早期作品中创作的特点是尤为好的一种学习途径。本文以德彪西早期作品《冥想曲》为例,研究其调式布局、和声特点和旋律构思。从而对更深入德彪西的其他作品做了一个学习的铺垫。  相似文献   
9.
德彪西作为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为钢琴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作品中蕴含了大量的“东方元素”。这不但使得他的作品丰富多彩,客观上也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