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颁奖词他闻鸡起舞,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武功;他中流击楫,造就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他领军北伐,成就一生收拾山河的功绩!  相似文献   
2.
林太史公偕春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勇于改革、同情人民疾苦的政治家。文章分别从“宦海沉浮中的忧国情怀”、“情关众生的民本思想”二个角度,论述了林太史政治家的风范。  相似文献   
3.
李纲是南宋抗金名臣,以忠诚义气炳然史册。他著述甚富,诗文留存也较多。建炎二年,他被谪移万安军,于是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海南之行。虽然路途艰难,所经之地也多荒绝之乡,但李纲却以平静坦然的态度面对这一折磨。他一路上作诗近百首,绝少悲怨之气,却多忧国之泪,呈现出雄健光明的风格面貌。李纲诗歌的忧国情怀与刚健之气开启了南宋爱国文学的先声,成为南宋文学的最强音,有力推进了南宋文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纪行诗刻画山川,笔参造化,或摹艰险之状,叹行役之苦,或逢风物之美,忘登顿之劳;又忧国爱民之心,身世之感,随事触发;而于行役未了期,尤深戚戚之情。此前人山水诗所未有也。  相似文献   
5.
《石壕吏》是《三吏》中流传最广的一篇,一直是中学课本中必学的一篇课文。诗中通过有吏夜捉人揭露了官吏横暴拉兵的不合理制度,反映了人民所承受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对于本诗中的夜久语声  相似文献   
6.
《边城》并非是对湘西社会的客观写实,它是一声充满悒郁情调的凄惋的呐喊,更是一幅由忧国之心咯出的血丝编织而成的理想蓝图。对于沈从文的《边城》,“应该持客观态度,既不存心溢美,也不故意贬损,有什么就说什么”。不恰当的赞美等于讽刺,稍有捐抑的评价则更是—种侮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入手,分析了杜甫的马诗。文章认为,从杜甫的马诗中可以看出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和他对当朝的不满情绪,唐王朝的腐败无能也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夏志清以布鲁克斯的新批评与李维斯的"大传统"作为理念渊源和精神内景,采用中外对照与文本细读的方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承与流变进行梳理和审视。他在推崇文学本身美学质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强调对作品道德意识的探讨。并以"感时忧国"精神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特色,这使他的批评也呈现出了富于直觉印象和整体思维的中国式特色。当然我们在肯定这些深刻洞见时,也会清醒地看到他对"意识形态"的过于警惕与对小说人物典型化塑造的轻视,导致了他对某些作家尤其是对鲁迅解读的偏狭。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词家中,辛弃疾之词处处凸现着一种不肯屈服于现实环境的狂放精神。具体可以表现为愤世嫉俗、傲立于世、嘲讽时世三个方面。从本质上来看,这种狂放精神就是一种进取精神,它的核心是对于不合理的传统以及现状的抗争与批判。  相似文献   
10.
中华诗作浩如烟海,诗人骚客也多如繁星,因此不少同学在考试过程中,常出现将诗人诗作张冠李戴的现象。为了方便记忆,现将初中必背诗作按年代先后以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