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篇
教育   39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百年歌自苦"--论杜甫诗歌创作中"歌"的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杜甫大量使用“歌”、“行歌”、“长歌”、“高歌”、“浩歌”、“放歌”、“狂歌”、“放歌”、“悲歌”、“哀歌”之类词来自述其创作行为入手 ,研究向来被学者忽略的杜诗与“歌”及古老的乐歌传统的深厚关系。提出杜甫以诗为歌、具有歌者意识等重要结论。文章认为 ,杜甫的诗歌创作 ,在高度的文人化、语言艺术高度发展的同时 ,又有着向属于诗歌的更为原始、自然的状态的歌的艺术传统的回归的自觉倾向。为杜甫艺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角度。  相似文献   
2.
悲怨诗歌是汉末魏晋六朝诗歌的主旋律,它解构了诗人的悲怨情结,抒写了人们的生存困境。文章列举了嗟生怨、贫贱怨、仕宦怨、羁靡怨、离别怨、闺阁怨等悲怨诗况,并从时代气运、文化背景、文学风尚等角度对怨许成因进行了层层剖析。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对原诗的解读,对原诗的情感流露与艺术特色进行了一定深度的分析揭示。  相似文献   
4.
《长门》、《自悼》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顾炎武、何焯认为《长门赋》非司马相如所作,但仅就《长门赋》序文之纰谬而言之。从赋作正文加以考察,亦可发现《长门赋》乃托名司马相如而作。《长门赋》是后世宫怨文学的发端,而《自悼赋》却正是宫怨体的滥觞,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由此奠定了中国贬谪文学的传统基调——骚怨。中唐诗人刘禹锡无罪遭贬,远弃蛮荒23年。他在贬谪时期的创作,继承了屈骚精神,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屈骚的忧怨主题,形成了自己放旷与自适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唐代的诗歌,是一座姹紫嫣红都开遍的花园,而"边塞诗"就是其中风景独具的一枝。这一枝名花,在唐代尤其是国力鼎盛的盛唐红紫芳菲之后,无论宋元或明清,均无复唐时盛况了。唐代的许多诗人,并未亲历塞垣,但往往也要于边塞诗的天地去一试身手,如杜甫的《前出塞》与《后出塞》。甚至整天药罐子不离手的多病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孔子倡导"中和为美"的批评标准,司马迁提出"发愤著书"之说。二者有同有异,从孔子与司马迁对内容与形式的不同态度、怨刺与悲怨的不同表达以及两种批评标准中理性与浪漫的不同展现三个方面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宫怨为主题的诗赋创作古已有之,到唐五代颇为兴盛,而长于抒写哀怨的词体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于是宫怨主题自然延伸到了词体的创作中。唐五代时期的宫怨词多由文人创作,其时的后宫制度及状况、诗人兼写宫怨词以及文人借宫怨词抒己志,是此时期文人宫怨词创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诗可以怨"及其相关论断一直是中国传统诗论的重要命题,它在当代的彰显得益于钱钟书先生的一次演讲,随后重申者和推崇者辈出.然而通过对这个命题的诘问,我们发现:这一命题虽然占有历史的合理性,在逻辑和学理上却是存在一定的漏洞."诗可以怨"一方面并不能恰当地适用于诗歌以外的其他文学体裁领域,另一方面,单纯在诗论领域它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其结果是,这一看似无误的理论命题却极有可能成为文学充分发展的犄角,限制了文学的另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选的《短歌行》是曹操在赤壁鏖战前写的一首古题乐府诗。在作品中作者用"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写出了那些徘徊不定的贤士们在群雄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的矛盾心理,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发自己心忧天下之心和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