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篇
教育   25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是汉末魏晋六朝诗歌的主旋律,它解构了诗人的悲情结,抒写了人们的生存困境。文章列举了嗟生、贫贱、仕宦、羁靡、离别、闺阁等悲诗况,并从时代气运、文化背景、文学风尚等角度对许成因进行了层层剖析。  相似文献   
2.
《长门》、《自悼》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顾炎武、何焯认为《长门赋》非司马相如所作,但仅就《长门赋》序文之纰谬而言之。从赋作正文加以考察,亦可发现《长门赋》乃托名司马相如而作。《长门赋》是后世宫文学的发端,而《自悼赋》却正是宫体的滥觞,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由此奠定了中国贬谪文学的传统基调——骚。中唐诗人刘禹锡无罪遭贬,远弃蛮荒23年。他在贬谪时期的创作,继承了屈骚精神,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屈骚的忧主题,形成了自己放旷与自适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孔子倡导"中和为美"的批评标准,司马迁提出"发愤著书"之说。二者有同有异,从孔子与司马迁对内容与形式的不同态度、刺与悲的不同表达以及两种批评标准中理性与浪漫的不同展现三个方面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宫为主题的诗赋创作古已有之,到唐五代颇为兴盛,而长于抒写哀的词体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于是宫主题自然延伸到了词体的创作中。唐五代时期的宫词多由文人创作,其时的后宫制度及状况、诗人兼写宫词以及文人借宫词抒己志,是此时期文人宫词创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诗可以"及其相关论断一直是中国传统诗论的重要命题,它在当代的彰显得益于钱钟书先生的一次演讲,随后重申者和推崇者辈出.然而通过对这个命题的诘问,我们发现:这一命题虽然占有历史的合理性,在逻辑和学理上却是存在一定的漏洞."诗可以"一方面并不能恰当地适用于诗歌以外的其他文学体裁领域,另一方面,单纯在诗论领域它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其结果是,这一看似无误的理论命题却极有可能成为文学充分发展的犄角,限制了文学的另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7.
8.
人物画进入唐朝,在内外合力的推动下,出现了大的飞跃,成为封建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新的“宫题材”仕女画也从张萱、周昉等画家笔下应运而生。这类创作不仅在造型、题材、色彩、表现形式等方面较前朝有所突破,更注重传神写照,直指人物内心,塑造出无数动人的仕女形象。  相似文献   
9.
刘勰在文论史上独特而又鲜明地提出了"情深而不诡"这一命题。一方面,"体"对"情"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情"决定了对"体"的选择——设情以位体;刘勰深受儒家"情性"论的影响,尽管这种接受是挑战性的;他建立起了整个文论史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比喻修辞的基础,是类比联想。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是建立比喻的基础。古往今来的作家创造了无数绝妙的比喻,我们认识其中的奥妙,在作文时能够增强想象力,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比喻由本体(被比喻说明的事物)、喻体(用以说明本体的事物)和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构成,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型。现在我们从联想的角度,把比喻重新分分类。第一类:本体是抽象的事物,喻体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