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8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是我国恢复高考以后,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专门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实施意见》提出的改革举措更多地聚焦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两大方面。我们必须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提高落实改革任务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姚树洁 《留学生》2014,(15):32-33
邓小平做了什么7这是记者给我提出的一个问题。要知道,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经济繁荣。36年前,改革从恢复高考开始,邓小平先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高考恢复的40年间,高考改革既有技术方面的改进,也有制度方面的革新,体现了多元价值追求。这段探索历程留给后人充满智慧的经验和无比宝贵的借鉴,为将来高考的提升拓展了无数新的视角,未来的高考将会更好地指导中学教学,更有利于高校的选才。  相似文献   
4.
李农先生是福建泉州人,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入合肥工业大学;1978年暑假始涉桥牌,80年代在福州大学任教时曾任福建省直机关桥牌协会秘书长;1990年到新西兰留学定居,曾获新西兰桥牌全国冠军,达到新西兰桥牌最高大师级别(Gold Grand Master).  相似文献   
5.
龙强  胡秋花 《课外阅读》2011,(12):100-100
自1977年恢复高考30余年来,高考制度对国家和民族前途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选拔、培养优秀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概括为四个“单一”:一是考试的内容单一,过分重视考学科性的知识;二是考试方式单一,只有笔试;  相似文献   
6.
一、政策稳定和持续性是中招体育考试健康发展的保障1979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认识到"文革"10年动乱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明显下降。1980年郑州市开始在部分重点初中进行小学升初中加试体育,达到合格标准就可以录取。1984年在部分重点高中进行初中升高中加试体育,一  相似文献   
7.
日前,笔者参加了由中国教育网等召开的"纪念中国恢复高考30年研讨会",原本很担心会不会又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赴日留学生的摇篮回眸历史,一些重要的决定总会在随后的岁月中彰显出它不同寻常的意义,并由此改写很多人的命运。1977年恢复高考便是其中之一,当被“文革”耽误的无数有志青年跃向“高考”这个“龙门”时,实力、机遇、运气等诸多因素使得一部分人成为幸运儿。现任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以下简称留日预校)校长的李若柏也是其中之一。当时他正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得知有机会参加高考时,他选择了日语专业。在东北,  相似文献   
9.
40年前恢复高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教育与社会。40年来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既为高考赢得了社会信任,又为进一步改革赢得了空间。积极评价恢复高考,具有重要意义;但认识高考存在的问题和思考探索改革办法,系统开展理论研究并用理论指导改革实践,加快高考改革的推进,比坐而称颂它的重要地位和功能,更为重要。《高考改革研究丛书》的出版,展现了高考改革中科研先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它也将以其权威性、全面性、理论性受到关注,并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恢复高考40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借鉴国外考试经验和技术,高考命题不断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在考什么、怎么考方面,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教学改革需求,正确处理高考与教学关系,从实践中总结命题规律,发展了我国的学科测量理论与技术,形成了从知识考查到能力考查的较为全面的测试体系,有效控制了考试误差,逐步实现了考试的科学化,保证了考试公平、科学选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