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2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何典>文本中艺术辩证地运用了虚实对比、喜对比、雅俗对比和断续对比的表现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讽刺风格,增强了小说的主题表达和文本的艺术张力,从而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显得"分外精神".  相似文献   
2.
论体育运动的悲壮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为依据,通过列举在体育运动中大量剧中的美学现象,论证了体育剧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11):47-53
网络求助文本是求助者通过话语寻求社会救助的一种实践形式,通过对"轻松筹"、"微爱通道"的三个案例的话语分析发现,求助者通过伦理叙事、自我标签化、道德化叙事建构自我的"弱者"身份,通过"情叙事"进行情感感染及动员,通过"自证""他证"方式建构与潜在救助者之间的信任,整个话语表达的核心在于构建求助者和潜在救助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从分析来看,目前的信任关系主要建立在道德因素、熟人社会网络、语言的认知及判断等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阮籍《咏怀诗》第八十首和《回风》一样,是诗人的绝命诗。其从诗歌营造的肃杀凉的意境氛围、诗人对时间意识的自觉和生命价值的探寻及卓而不群、风神潇洒的“佳人”形象三个方面袭取屈原《回风》旨意,表达诗人人生失路、不知行将何之的惶惧和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5.
6.
池莉小说大多是对芸芸众生的世俗性关怀,努力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本本分分地写;注重语言的本真色彩,运用世俗性的平易语言;实实在在地将身边的事情写出,使小说具有自然风韵;不如意的哀人生的展示,对命运的妥协与认同,使作品呈现出婉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把握作者情感的角度,对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三位典型的隐逸诗人归隐时的真实复杂的心态作一解读,借以比较清楚地看到“隐士”的理想、剧性与超脱性,看到人性的压抑、反抗与回归。在作者清新脱俗的诗句中去感受他们心灵上的创痛和精神上的追求,可以推断出中国隐逸诗人闲适的背面:退隐中包含着无奈,超脱中隐藏着哀伤。  相似文献   
8.
正4月18日晴漫天花雨飘飘洒洒,在轻柔的微风中荡漾着斑斓的光波,在梦的海洋中远航,飘荡着清香阵阵。绵绵细雨在迷人的芳香中飘飘摇摇,携来一阵清香娓娓讲述着梦中的故事。浓浓的迷雾中那模模糊糊的记忆的身影依旧浮现在脑海中,依稀中偶遇青春的朝霞,是曙光?希望之光?在这美丽的万柏林成长!轻轻地捧起,缓缓地放下,那一捧清江水令人迷醉,映射着蔚蓝的天空。蘸一点清  相似文献   
9.
川端文学的美风格,是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是川端康成数十年艺术心血的凝结,构筑了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雪国》在意象、境界、意识、情感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这种美风格。  相似文献   
10.
王德明 《师道》2015,(4):17-18
人生是短暂的,但每个人一生所产生的影响与他的生命长度并不能完全同步。诗云: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可他的名字比人死得更快。我深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心想事成的人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短暂的人生中与美丽风景有约,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都有不曾错过的美景。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预设,也可以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但人生的精彩只能来自于生成。我们从生到死都只是一次性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